sina 发表于 2017-4-20 06:43:56

文艺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

本帖最后由 sina 于 2017-4-20 06:51 编辑

文艺作品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需要沉淀O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精良的创作去感染人,这也是我所理解的文化自信

  艺术创作者要有一种使命感。要保持鲜活的个性,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

  “文艺创作要不断创新,文艺创作者更要保持一颗鲜活的心和蓬勃的生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徐沛东近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表示。这位数十年来创作了千余首歌曲的知名作曲家不断强调,文艺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

  “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徐沛东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从泥土气息浓郁的《篱笆墙的影子》,到大气磅礴的《亚洲雄风》和《雍正王朝》主题曲,徐沛东在不间断的创新中开拓自己的音乐风格。

  与此同时,他对音乐产业的现状也饱含关切。今年全国两会,徐沛东携尽快制定音乐产业促进法提案而来。在他看来,我国现代音乐产业体系还不完备、版权保护体系尚不完善、原创能力不强、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音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与时俱进的精良创作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徐沛东认为,文化自信是最重要的。“当今我们面对的多元文化冲击和交融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们的文化不够优秀,自信从何而来? 但守住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外来文化。对艺术家而言,冲击是一件好事。”他坦言,对外来文化需要积极引进,开拓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进行疏导,不随波逐流,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用开放的眼界和胸怀创作出符合时代潮流的作品。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徐沛东说:“《篱笆墙的影子》《亚洲雄风》那些歌曲如果放在今天的语境下,年轻人可能并不会被触动。艺术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精良的创作去感染人。这也是我所理解的文化自信。”

  为使自己的作品“接地气”,在中国音协工作十余年来,徐沛东每年坚持数次深入实地采风,步履不停,创作也不停。

  去年他先后去了贵州、四川等地,其中重返三峡的经历尤令他震撼:“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脸上洋溢着真切的喜悦,时代的冲击让人倍感振奋。”他在新作《我看见》中直抒胸臆:“我喜欢为你心生梦幻,做一只江鸥飘荡在巫山。”

  徐沛东还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年轻创作者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上世纪80年代电子音乐流行,从最初的电子合成器到作曲软件,每一个时期的新设备我都会尝试。如今这些设备还堆在家中,虽然并不是每一样都精通,但我乐于学习新事物。”

  他近年来的创作也在不断尝新。“年轻时我创作了很多歌曲,各种类型都有涉及,这几年我所做的工作一是回头捋一捋,对有些作品进行改编,如将有的电视剧主题歌改编成交响乐;二是创作歌剧,作为音乐中的‘重工业’,歌剧对剧本、唱腔等需要整体把握,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歌剧创作,我觉得很过瘾。”

sina 发表于 2017-4-20 06:49:55

本帖最后由 sina 于 2017-4-20 06:52 编辑

艺术创作者要有使命感

  徐沛东坦言:“文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事业,成名有成名的烦恼,没成名也有没成名的痛苦。艺术创作者要有一种使命感,文艺作品不是浮于表面的,而是需要沉淀。”

  “艺术家要提防两个方面:一是僵死的学院主义,一是低级趣味的感官刺激。”翻译家傅雷的这句名言让徐沛东感同身受。他强调艺术创作者要保持鲜活的个性,“艺术家一定要比别人更真诚、更敏感、更虚心、更勇敢、更坚韧。”

  对社会文化生态,徐沛东有着自己的观察:当下并不缺少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但不少人借助网络“一歌成名”却缺乏后劲;不少科班出身的年轻人的作品不被大众认可,毕业后只能转行……

  为此,他建议:要激发音乐原创力、繁荣优秀原创精品创作,必须完善音乐版权保护体系、加大版权保护力度,通过立法加强音乐消费的付费意识;协调各方利益,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原创音乐生产;从金融服务、财政支持、人才培养、市场培育、完善产业链等多方面整合资源,推进建设完备的现代音乐产业体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文艺创作应该紧扣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