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健若 发表于 2017-2-6 11:09:04

钢琴教育家杨鸣访谈录

记者: 请您就“科学的弹奏方法” 给钢琴学习者一些建议。
杨呜: 发声很重要。在钢琴演奏中, 发出一个好听的声音是弹好钢琴的首要前提, 就好比一个好厨师先需要练切菜三年。怎样使三角琴振动起来, 三角琴和立式琴实际上是两件很不同的乐器, 有着根本的区别。自1709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夫发明钢琴以来, 到现在发展很快、已完全变了样。特别是十九世纪初, 三角琴加上钢架后, 榔头的宽度越来越大, 完全不同于一开始的木质结构、小榔头的三角琴。由于钢琴的承受力的增大, 十九世纪后的钢琴演奏学派发生很大变化要求发出一个足够让钢琴振动起来的声音, 这不单是靠手指的力量, 而要求整个手臂通畅的力气, 必需从肩膀把榔头“悠”起来, 使肩到榔头成为一个整体, 而不是做局部运动。这类似杠杆的连动原理,从肩膀开始力矩就长; 如果从手指弹奏,力矩太短而得不到理想的声音。所以, 发出一个好声音, 整个臂部的通畅感很重要。从现代教学来说, 做到这一点很重要, 而过去的教学更强调手指。因而怎样在三角钢琴上发出完美的声音成为每个钢琴学习者的不懈追求。当然, 这需要较长的过程, 更需要不断地练习。

廖健若 发表于 2017-2-6 11:09:23

记者: 衬于初学者来说. 是应该选择立式钢琴还是三角钢琴?
杨呜: 严格地来说, 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乐器。因为立式琴的榔头是在演奏者的正前方击弦, 用较短的力矩弹奏尚可, 基本上可以使琴振动起来;而三角琴的榔头是从正下方升起击弦, 且榔头较大, 这就霜要较长的力矩来弹奏。因此, 整个臂部的通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有条件, 一开始就应该在三角琴上学习, 这样可以避免以后少走弯路。我在当钢琴系主任以后, 第一件事就是让系里的学生琴房全部换成三角琴。过去很多年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很多选手在立式琴上练了很多,而参加国际比赛时在三角琴上感觉完全不对了,需要一个很大调整的过程, 因为二者用力的方向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 在三角琴上可以弹出温暖、甜美、富有表情和人性化的歌唱性的声音, 而在立式琴上很难做到。实际上,三角琴和立式琴二者在价格上仅相差l 一3万元不等, 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大, 而根本上在于人们观念的转变.
记者:技术处理和艺术表现是演绎作品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请您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二者完美的统一?
杨呜:钢琴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乐器,需要花很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做到弹出的声音均匀、整齐划一。虽然十个手指长短粗细不一,但在琴上弹出来要求每个手指弹出的声音的力度、音色等必须均衡一致,即要练好“整齐”这道“工序”。技术需要大量的时间, 但如果从一个国际比赛最后的取胜者那种成熟的钢琴家来说, 那个阶段所有人的技术都解决得不错, 那么就要看谁的艺术品味高了。这时, 音乐的感觉、音乐的表达上升为最主要的因素。此时, 不是比技术,而是在比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比演奏者对内心歌唱性的表达以及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风格。因此, 对音乐的诊释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必须有内心的东西, 即内在情感的表达;第二,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修养全面。五六十年代以后盛行的“学院派”更强调知识结构(如看重对作品的分析、理解、考证及版本等方面),而忽视了人的本性的一面。十九世纪后的浪漫主义更看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因而演奏家的二度创作很重要。近年来, 这种片面强调的状况有所改变,“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正成为一种趋势, 一些极具个性化的演奏家也正被广大听众接受。
记者:请您谈谈当前国内钢琴教育的现状。
杨鸣:国内当前的钢琴教育现状很好。近几年, 整体水平很高, 在国际赛事上中国选手获奖很多。已有外国著名钢琴家的学生来中国学习。目前, 中国的钢琴教育呈上升态势,这种好的势头起码还能保持二、三十年。
记者: 您能否谈谈中国钢琴教育的特点, 与国外钢琴教育相比体现出哪些不同?
杨呜: 中国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刻苦, 所以他们的技术功底比外国小孩扎实很多。在最初的附小、附中阶段,中国的优势很明显。在第二阶段, 技术都已经解决之后,取决于艺术表现时,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而钢琴演奏的曲目多是西方文化, 这时, 我们应向西方学习,领悟西方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表达出作品。所以, 第二个阶段应把立足点从古老的东方文化转移到西方文化。
杨略近年来,“钢琴热”对中国来说应是一件好事。有很多人学琴,就如同金字塔那样,底座越宽,高度就会越高,才能选拔出好苗子。反之, 塔尖上的人也需要下面广大的观众群来欣赏、学习,从而形成一种互动关系。同时,整个民族音乐生活的繁荣应是件好事。对于学琴者来说,能极大地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强理性化思考,还能从小养成专注和改错的习惯,因此,学琴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大有裨益。
不利的一方面就是要正确看待学琴,千万不要认为儿童学琴就一定要培养成一名钢琴家或将来一定会得到好的回报,不要走进这一误区。因为学琴的成功率实际上很低, 中国号称“百万琴童”,能成为大钢琴家的屈指可数。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非人人都能成为郎朗或李云迪,因此应该正确对待。
记者: 近年来, 您的学生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须频获奖, 请谈谈您教学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杨呜: 其实我个人没有太多的经验, 如果要说到教学经验, 那就是敬业、对学生爱护、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前辈们留下很多的宝贵经验, 我们要善于学习。中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的几代钢琴家摸索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有搜于抓基本功的, 有擅于挖掘音乐表现的等, 关键在于我们应综合前人的经验, 在学习中将会受用无穷。其实, 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如俄罗斯学派训练的严格、良好的感觉, 法国学派演奏的飘逸、潇洒, 英国学派的方整而有效果, 德国学派的学究和演奏的严谨, 意大利学派的冷静而精致等等。我们应该博采众长、为己所用、扬长避短, 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 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使自己走向成功。
记有: 近年来, 您常被作为备宾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讲学活动、中央电视台音乐须道的专栏等, 为普及钢琴艺术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您能否谈谈做这些普及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杨曦实际上, 前面所说的金字塔的塔尖必需依托底座生存。各类钢琴文化活动推动钢琴艺术的繁荣, 这是一个健康的社会音乐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外这的音乐活动就非常普及, 如夏季户外音乐会、夏令营等。我个人做这些社会活动也是为普及钢琴艺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邓俊成 发表于 2017-2-6 11:18:39

拜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钢琴教育家杨鸣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