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界》改版主攻短篇小说 可以带着随处走
在网络小说动辄数十万字,以“长”拖住读者、没完没了地日更刷新点击记录的当下,以凝练语言囊括丰富内容、篇幅短小却蕴意深刻的短篇小说,却正被边缘化。为重现短篇小说的魅力,已有35年历史的上海老牌文学刊物《小说界》宣布,将于2017年全面改版转型,不但在内容上将短篇小说作为未来《小说界》的主角;在形式上也会更加“迷你”,易随身携带的小开本,将能被拿在手中随意翻阅,或是被放进背包内,带着到处行走。曾经有过辉煌
虽说,现在短篇小说式微,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短篇小说也曾有过辉煌。“现今文学界声名显赫的大拿们,许多最初就是自短篇小说起步。”《小说界》执行主编乔晓华直言,“包括王安忆、格非、余华、莫言、韩少功等早年都曾在《小说界》杂志刊登过短篇小说。”
1996年,作家韩少功长篇小说《马桥词典》首发于当时的《小说界》(1996年第二期),引起轰动。20年后,韩少功再次回望自己踏入写作之路的第一步,将在《小说界》2017年首刊中刊登鉴证他写作之路的《第一张书桌》。据悉,韩少功当年在自己的第一张书桌上创作的短篇小说《月兰》(创作于1979年)也将一并刊登。
之所以有着“逆流而上”的勇气,将35岁的《小说界》首度改版的核心内容“押宝”于短篇小说,乔晓华坦言:“这是编辑部几代编辑人斟酌了若干年的决定。”“短篇小说确实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但其魅力不会因时间而削弱。尤其是在2013年,一辈子只写短篇小说的爱丽丝·门罗在82岁高龄摘下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精品阅读将回归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说的预期。”
提供写作平台
当然,除了想要重展短篇小说的雄风外,在阅读流行短平快的时代,乔晓华也希冀,《小说界》的转型能为更多青年作家提供写作短篇小说的平台,也让更多青年读者能从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中扭转。毋庸置疑,短小精悍容量大内涵深的短篇小说,是比碎片化文字、网络注水长文来得更有营养的文学作品。
据悉,从2017年开始,《小说界》杂志将约请海内外青年作家,以主题形式创作短篇小说。而2017年杂志的主题,全都来自于诗——“你还只是一位年轻人”,这是2017年第一期《小说界》的主题,灵感来自于诗人辛波斯卡的诗《广告》,韩松、文珍、李静睿、俞冰夏等7位年轻作者,就此主题创作了7篇风格迥异的短篇小说,热情的、思辨的、不被理解的、想要回到过去的、勇敢又脆弱的年轻人,成为了叙述的主角。
在第一期杂志中接受专访的,还有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他是《云图》的作者,在他看来:“短篇小说仅次于诗,是第二纯粹的文学形式。”据悉,他的第八本书交给了“未来图书馆”计划,将它尘封100年,这么做是因为他坚信,未来100年还依然会有出版业,而文学写作也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
分享,谢谢楼主发布,我收藏了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