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与巨人的对话
10月29日,当香港管弦乐团演奏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正式标志着北京国际音乐节告别了“1时代”。同样令乐迷难忘的是,当天下午和晚上,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这两大阵营,分别为观众奉献了马勒《第五交响曲》和《第一交响曲》“巨人”,对于不少人而言,一天之内聆听两部马勒交响曲也足够富有挑战性。当晚音乐会题为“神童与巨人”,香港管弦乐团在音乐总监梵志登的带领下,为观众演绎了莫扎特和马勒两位德奥音乐大师以及香港青年作曲家林丰的作品。通过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与副标题为“巨人”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巧妙地将神童与巨人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当晚音乐会以香港作曲家林丰的《蕴》作为开场曲目。《蕴》是一首东方韵味极为浓郁的作品,与不少青年作曲家偏重技术的创作风格相比,林丰的《蕴》中可谓现代技法无处不在,但创作思维极为成熟,使技法很好地服务于思维。当晚乐团的演奏也可谓成熟理智,应对其中各种复杂技法游刃有余的同时,规整、平稳如在演绎一部德奥作品一般的姿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上半场另一首作品是“音乐神童”莫扎特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由小提琴家杨天娲担任独奏。杨天娲的演奏十分契合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作品的音响要求,精准的音准、稳定的节奏也为演奏增色不少。在整部协奏曲的演绎中,乐团在梵志登的指挥下表现颇为抢眼,可靠的协奏给予杨天娲足够的信心,灵动的律动也为整个演绎加分颇多。 音乐会下半场《马勒第一交响曲》的演奏大大超乎了笔者的想象,梵志登表现出对马勒交响曲足够的熟稔并不令人意外,真正让人备感欣快的是乐团在这部交响曲中表现出的高素质。从第一乐章开始,弦乐声部就表现出很高的修养,全弓演奏时力度饱满,声音颇有质感。管乐声部保持了稳定的发挥,力度张弛有道。香港管弦乐团在整个马勒《第一交响曲》中表现出极高的综合素质,甚至在部分段落的演奏让人感受到德国乐团的劲头。梵志登对这部交响曲的见解同样独到,从第一乐章主部主题的呈现,到第五乐章“天使的号角”动机出现时的刻意压抑,让这部交响曲拥有了更多张力。
返场时,梵志登带领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熟悉的“命运”动机,音乐史上最著名篇章背后,乐团展现的是扎实、有素的基本训练。对于所有乐团来说,演奏贝多芬交响曲都是乐团技术、音乐层面训练的必经之路,香港管弦乐团用这样的“成果”向京城音乐爱好者完成了一次汇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