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优秀短篇小说两篇
五十岁的德福开始学习画画了!这一消息不亚于重磅炸弹,在莲花新村上空炸响。
“就他那捏了一辈子锄头的手,五根手指都不分叉,还画画呢,画个鸭蛋都费劲!”
“可不是,八成脑袋坏掉了吧?”
“就是有俩钱烧包了,刚领回动迁款就开始得瑟!”……
面对村里人的冷嘲热讽,德福就像没听见似的,右手拿个画笔,整天画啊画的,一摞摞的废纸沾着黑黑的墨汁,不停地往垃圾箱里送。
其实,教画画的王老师也对德福连着参加了三期书画班有意见,好像王老师的画工有多差似的,这直接影响王老师的声誉啊,无奈架不住德福软磨硬泡,后来干脆赖在画室不走了,王老师也拿他没办法,邻里邻居的,也曾变着法地给德福涨学费,可只要说出数来,德福立马掏钱,这年头,哪有谁和钱较劲呀,王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去了。
德福学得极认真。
可有一样,自始至终,德福就画一个场景:三间低矮的茅草房,一个用板杖子当篱笆圈起来的大院,院门口一棵粗壮的老榆树,树上一个鸟窝,一条黄狗摇头摆尾。
就这几样,德福一会儿把房子画歪了,撕了,重画;一会儿又把篱笆画大了,撕了,再画……整个一幼儿园水准啊!
王老师问:“德福叔,您这是画的哪呀?”
德福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说:“家呗!”
“前面的楼房不是您家吗?”
“以前的!”
“我记得以前您家住砖房啊?”
“再以前的。”
再问,德福就不吭声了。
历时十八个月,德福的大作终于完成了。
这天,德福兴冲冲地来找王老师,“你能把我的画传到网上吗?”
“干啥呀?”王老师喉结上下动了两动,硬把揶揄德福的话生生吞了回去。
“有用。”
德福的画传到网上没过半个月,远在南方的一个小伙子看到后大叫一声,喜极而泣。
他是德福被拐走的儿子,当年五岁。
【点评】
这篇小说很像一则谜语,开篇写人们对德福学画的冷嘲热讽,写教画画的王老师因德福年纪大不想教他,甚至以涨学费的方式迫使德福“急流勇退”,都无法让德福放弃学画的初衷。他依旧学得极认真。小说在写到王老师对德福始终只画三间低矮的茅草房,一个用板杖子当篱笆圈起来的大院,院门口一棵粗壮的老榆树,树上一个鸟窝,一条黄狗摇头摆尾这样的画面不理解时,便以德福和王老师的一番对话解开了谜底:德福一根筋地学习画画,并始终只画一个场景,原来是为了让五岁时就被拐走的儿子找到自己的亲人,回到亲人的身边。小说歌颂人性美、亲情美的主题便在谜底揭开时得以显现。
换 心
周国华
李娟胸前就像压了座山一般难受。见护士白云进来,李娟吃力地喊着:“你们就忍心看着我等死?你们的心是石头做的吗?”
李娟是心脏衰竭症患者,正等着做心脏移植手术。可供体紧张,好多人都排着队等,白云只好安慰她:“阿姨,别着急,您要放松点,不然对病情不利。”
“放松?我放松得了吗?你们……”
白云说:“我们正在想办法,我相信,很快就会找到的。”
白云说这话后没几天,供体果然找到了。手术进行得很顺利。
李娟几天不见白云,就问别的护士。护士说,白云去很远的地方旅游去了。李娟有点过意不去,前段时间自己心情不好,总爱无端乱发脾气,每次都是白云耐心地陪在身边开解。出院时,李娟请护士向白云转达谢意,护士背过身去,点了点头。
不久,李娟痊愈了。她甚至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许多。李娟感到很幸运,听护士说,她换的是一颗最好的心脏。只是有一点她搞不明白,每次路过医院,她的心跳都会不由自主地加速。
或许是在医院里还有啥未了的事吧?对!得去一趟,看看白云那小姑娘,为了自己,她受了不少委屈!
说来也怪,到了医院后,李娟的心跳反而正常了。而且,这个向来令她厌烦的地方,竟突然间让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不见了白云的照片,也没见到她本人,于是她径自去了原来住过的病房。病房里,病人们正在聊天:知道吗,几个月前,这里有位护士出车祸去世了,临终前,她要求把心脏移植给自己的一个病人……
这以后,李娟经常来当义务护工。在这里,那颗心脏才会跳得格外欢畅。
【点评】
“换心”这篇小说,成功地运用了“巧合”法:住院患者李娟无端乱发脾气,每次都是护士白云陪在她身边安慰劝说;李娟接受的心脏供体,竟是这位护士在车祸去世前要求把自己的心脏给她的!离奇的情节构思,加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其次,小说以较大篇幅描述“换心”之后的李娟:每次路过医院其心跳会不由自主地加速,到了医院心跳又正常了,到医院当义务护工时,心脏会跳得格外欢畅。这与其说是描述李娟的内心感受,不如说是曲折地表现了护士白云敬业精神与高尚灵魂!让人们对从事救死扶伤伟大事业的白衣战士们肃然起敬! 学习了,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