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terPn 发表于 2016-10-14 07:28:22

男低音可厚重亦可灵巧

由中央民族乐团、重庆演艺集团共同出品,中央民族乐团联袂重庆民族乐团共同演绎的首部以反映重庆大轰炸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王丹红作曲)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中央民族乐团男低音歌唱家刘扬,以他厚重且华丽的音色征服了现场听众。他在音乐会上演唱了《参军去远征》这一乐章,其如大提琴般浑厚、磁性、成熟的声音以及他对作品赋予丰富色彩的演绎,在当晚音乐会上获得了全场好评。

  有音域更要有音色

  男低音拥有人类最低沉的声音,是声音艺术的“基石”,正如有人用“High C”衡量男高音的出色程度,“Low C”被很多人看作是检验男低音的演唱技术和能力的试金石。“是否拥有较低的音域”,“演唱时要刻意压低声音,以防不够‘厚度’而被人视为‘男中音’”,这样的认识在声乐圈甚至许多男低音歌唱演员中都普遍存在。刘扬认为,判断男低音最主要的问题,不单是音域问题,更重要的还有音色问题,男低音一样有高音。“男低音也可以有明亮、澄澈的音色,演唱时也可以灵巧、欢快、激昂。”

  从天津音乐学院毕业,师从韩宝林,并跟随同门师兄、男低音歌唱家李晓良学习多年的刘扬学习的是美声唱法,接受了多年西方音乐的训练,这为他的发声、演唱技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跟随李晓良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是李老师的音乐会,刘扬就一场不落地去看。在一场场演出的浸润中,刘扬意识到演唱不只是动动嘴、发出声部该有的声音就行,音乐感情和表演也十分重要。而且,在声音的审美上,他也建立了自己的标准:有音域,更要有音色的丰富性。男低音除了表现厚重感,音色的丰富性也非常重要。通过熟悉作品、找到最适合作品的音色,以轻松、灵巧的方式演唱,同样适合男低音对作品的演绎。

  因此,刘扬认为,男低音在演唱时,与其过分注意高低音,不如呈现自己声线的自然状态:高音要有,低音结实,而且是自然的声音,不是“压”出来的低音,“做”出来的低音显得不真实。在歌剧演唱中,是没有降调的,但是歌曲会有降调的情况,这时候需要歌者在尊重作品原有调的情况下,选择自己适合演唱的调,不要无意义地为了追求低音而降,而是要寻找到最适合作品情感、风格的音色,这样才会有美感,声音是为作品服务的,而不可被音域中的高音、低音所束缚。

LesterPn 发表于 2016-10-14 07:28:55

唱得“工整”很重要

  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多年,刘扬接触并演唱了许多中国声乐作品,如《阿拉木汗》、《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和我的祖国》等,新创作的剧目如音乐剧场《西游梦》、民族乐剧《行歌坐月》、民族清唱剧《大地悲歌》等,他演绎的中国作品总能获得观众热情的掌声,大家评价他:“中国声乐作品在他的‘美声’的诠释下,有了踏实、振奋的新感觉。”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为他积累了不少小心得:如演唱时要把语言唱清楚、字咬清楚,男低音声部的音色低沉厚重,不注意就容易会使观众听不清歌词。音色变换很重要,语气、语调都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音色的变化,是听觉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于对语气、语感、关键词的研究,唱之前先朗读是很好的办法。歌唱要好,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正确的声音审美,正确的审美感来自于强大且正确的声音技术,而要做到这一点,“工整”地唱尤为重要。所谓“工整”,是平时练习的时候,面对谱子规范地练下来,对于作曲家在谱面上所做的所有标记,都认真读懂、唱好、表达好。强大的技术不仅是音域的宽广、音高高低,更来自于读谱的准确。

  让音乐“走”起来

  国外经典歌剧、民族歌剧、中国艺术歌曲等不同风格作品的演绎,让刘扬在演唱、表演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他认为,随着对作品熟悉度的增加,可以在演唱中让音乐如流水般“走”起来,用男低音有密度、有质感、唯美动听的音色把观众“拽”住,从而给观众一种美而灵巧的感受,改变大众对于男低音只能呈现声音厚重感的刻板印象。近年来。刘扬得到声乐教育家、男低音歌唱家栾峰的指导,栾峰一贯以来坚持演唱以“四两拨千斤”的理念对他有了深深的影响。这使得刘扬在演唱中对于声音的掌控、演唱的掌握更有把握,也更加坚定:让音乐“走”起来来自于演唱者对于气息的控制、语气的把握与表达,这需要丰富音色、宽广音域、强大声乐技术各个方面共同的支撑,与此同时,还来自对作品、对谱子的充分理解与尊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男低音可厚重亦可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