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一杯 发表于 2016-10-10 14:35:18

他为何能凭歌词得奖?答案啊,在这里飘荡

瑞典文学院13日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美国音乐人兼作家鲍勃・迪伦。今年75岁的鲍勃・迪伦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赢得诺贝尔文学奖荣誉的音乐人。
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给一位作家而给了一位音乐人,这一结果可以说让文学界和大众都大跌眼镜。为什么是他?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鲍勃・迪伦“在美国歌曲传统形式之上开创了以诗歌传情达意的新表现手法”。
诺贝尔文学奖的初衷是授予“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但历史上有多个并非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家的作者也获得了该奖项。而早在20年前,鲍勃・迪伦就已进入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名单。
从1961年发布首张专辑至今,鲍勃・迪伦凭借《像一块滚动的石头》、《答案在风中飘荡》等脍炙人口的歌曲,对美国的流行音乐界和文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被许多人称为诗人。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说,迪伦将他的诗歌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与古希腊那些通过音乐表达的经典作品别无二致。鲍勃・迪伦的作品虽然是让人“听”的,但完全可以把它们当作诗歌来“读”。(综合新华社等)
鲍勃・迪伦是谁?
唱片总销量已超过1亿
从12日晚开始,一篇名为《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获得2016诺贝尔文学奖》的微信文章就被疯狂转发,甚至在昨日诺奖公布前几分钟,阿多尼斯获奖的消息还在被盛传,只是最终未能“众望所归”。
鲍勃・迪伦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1941年5月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高中的时候他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1959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在读大学期间,他对民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作为艺名。据说,这个名字一半是为了模仿美国电视节目中的西部英雄马特・迪伦,另一半原因则只是因为鲍勃・迪伦觉得它好听又好记。
在其50多年的音乐生涯中,鲍勃・迪伦创作歌曲数百首,十余次获得格莱美奖,唱片总销量已超过了1亿。2000年为电影《奇迹小子》创作的歌曲《thingshavechanged》获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还曾被《时代》杂志选入过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名单。自称受他影响的音乐巨星众多,包括尼尔・杨、大卫・鲍伊、娄・里得、约翰・列侬等等。最初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举荐他的诗人艾伦・金斯伯格也曾说:“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我哭了出来,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为什么是鲍勃・迪伦?
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事实上,1990年法兰西文学院曾为鲍勃・迪伦颁发过“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而早在20年前的1996年,鲍勃・迪伦就曾在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的大力举荐下入围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自那之后还曾数次被提名。2008年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上,鲍勃・迪伦获得“特别荣誉奖”,得奖评语为“对流行音乐和美国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及歌词创作中非凡的诗性力量”。
萨拉・达尼乌斯表示,鲍勃・迪伦“是英语口语传统里的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一个极好的样本,一个原创性的样本。他是这种传统活生生的体现,50多年来,迪伦一直在重塑自己,不断创造新的身份。”
鲍勃・迪伦没有写过小说、诗歌等传统文学作品,这是否意味着诺贝尔文学奖扩大了颁奖范围?对此,萨拉・达尼乌斯如此表示,如果我们回首历史,就会发现2500年前的时候,荷马和萨福也写下本应配合音乐吟唱的诗作,我们现在依然在阅读欣赏荷马与萨福的著作,鲍勃・迪伦也是如此。
他和中国有何关联?
作品曾是国内学生的英语读物
音乐之外,鲍勃・迪伦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1971年出版过一本超现实主义小说《塔兰图拉》。2004年又出版过名为《chroniclesvolumeone》的自传,当年停留于《纽约时报》书籍非小说类排行榜长达19周,中文版译名为《像一块滚石》。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通过英语教材有声读物,广大中国学生听到著名的《答案在风中飘荡》,可算是接触到了鲍勃・迪伦。这首歌,还普及了后来满大街都是的中译句式。

164247123 发表于 2016-10-14 17:10:20

中国摇滚教父崔健就是鲍勃・迪伦的铁杆乐迷,他曾说:“鲍勃・迪伦令人尊敬的不仅是他的低调,还有他一直在坚持做演出,以及从他的第一首歌到现在这中间一脉相承的音乐形式,都给了我们深远的影响。”

2011年4月,鲍勃・迪伦在中国举行了首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巡演。

音乐人获奖打破惯例?

为63年后再次获文学奖的圈外人

1902年,研究古罗马史的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尔・蒙森获奖;1927年,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获奖;1950年,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获奖,不过,罗素生平写过不少随笔作品,与文学的距离不算很远。1953年,英国政治家温斯顿・丘吉尔因为写的二战回忆录而得奖,他也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政治家。

然而,在丘吉尔之后,诺贝尔文学奖便回归“纯文学”。在其后长达63年的时间里,再没有过文学圈外的作者得过奖。鲍勃・迪伦终结了这一“惯例”,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唯一得奖的音乐家。

《答案在风中飘荡》

(歌词中译)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

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海

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弹要多少次掠过天空

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峰要矗立多久

才能被冲刷入海

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

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转头多少次

才能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够看见天空

一个人要有多少只耳朵

才能听见人们的悲泣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

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答案啊,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鲍勃・迪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为何能凭歌词得奖?答案啊,在这里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