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歌
李双江用歌声拥抱林大歌迷东北林业大学报到:
2006年6月20日下午2时,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文斌来到花园邨宾馆,迎接下榻在这里的著名人民艺术家,扛着少将军衔、身负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等多种头衔的歌唱家李双江。
李双江出生于哈尔滨,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歌声几乎占领了各种传播媒介。由他演唱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见吧妈妈》《打靶归来》等歌曲家喻户晓,流传至今。这次,李双江应东北林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离退休艺术团鸿翔民族乐团团长陈信昌的邀请,来校同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离退休艺术团老年合唱队、民族乐团进行交流指导。
下午2时50分,李双江在陈书记的陪同下来到东北林业大学。部分中层干部在综合办公楼第八会议室热情地欢迎李双江的到来。校党委书记王学全、校长李坚先后会见了李双江同志。
王书记首先表达了他对李双江教授的敬仰之情,表示自己一直是李双江的歌迷。李双江把一本记载军队77年历史的书籍送给学校,并将一张自己的个人专辑送给王书记。王书记把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学生用干花制做的压花画送给李双江留做纪念。王书记表示,欢迎李双江常到学校来,到学校实验林场去体验一下森林的魅力,那里风景优美、恬静。
听了王书记对凉水实验林场的介绍以后,李双江表示,自己有一首没有公开传唱的歌曲——《森林之歌》,他愿意把这首歌献给东北林业大学,由林大制作成MTV,并拥有版权。在场的领导、老师对此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李坚校长会见了李双江同志。李校长说,老歌愈久弥香,更得人们的喜爱,见到李双江教授,他感到无比荣幸、无比喜悦、无比疯狂、无比难忘。李双江亲切地称李校长为“学长”,并送上亲笔签名的专辑,还邀请李校长到北京时去家里做客。
下午3时15分,李双江乘车来到了东北林业大学离退职工活动中心。一下车,热情的歌迷就将李双江团团围住。一时间,闪光灯的亮光此起彼伏,令人眼花缭乱。
在多功能厅,陈书记主持了李双江同志与东北林业大学师生的见面会。李双江这位享誉全国的人民艺术家向在场的300余名师生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他的第一句话就是:“甜甜家乡水,亲亲家乡人。50多年来,我几乎没有和家乡人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过。看到这么多的歌迷,我有一种燃烧感。”
李双江向师生们讲述了他7岁时第一次走进录音棚和家人第一次在广播中收听他演唱歌曲的情景。说到动情处,李双江不禁为在场的师生清唱起了这首人生第一歌——《放羊山歌》。全场自发地为他打起了拍子。接着,李双江又给师生们演唱了《白鱼姑娘》《太阳出来喜洋洋》《再见吧,妈妈》等几首经典歌曲。尤其是在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李双江即兴把其中的歌词改成了“东北林业大学,好地方喽哎,我们为你把歌唱喽哎,把歌唱喽哎……”。他动情的歌声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师生,大家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几曲过后,李双江说:“半个世纪以来,我第一次这样唱歌。这是双江在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歌声来拥抱各位。”
接着,李双江同校党委副书记陈文斌等领导一起欣赏了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离退休处艺术团老年合唱团的合唱以及沈丽艳、康寒宁的独唱。最后,李双江还欣赏了东北林业大学宏翔民族乐团演奏的《花好月圆》《瑶族舞曲》。演出结束后,李双江与各表演团的演员亲切握手、合影留念。李双江还对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的表演进行了点评,认为他们的表演声情并茂,指挥点线清楚,并表示以后他所在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合唱团可以与东北林业大学的合唱团进行交流。
下午5时,李双江在歌迷们依依不舍的簇拥下离开了学校。东北林业大学给李双江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他表示,今后有机会他会带着他的学生们再来东北林业大学,为在林业战线工作、奋斗的东北林业大学的师生们纵情高歌。
著名词作家陈克正同志是双江老师一生中非常重的朋友,是我国六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词作家之一,曾创作了《再见吧妈妈》《回延安》《故乡的小路》等著名歌曲。和那个年代创作了《十五的月亮》《请到天涯海角来》《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的石祥、郑南,邬大为、魏宝贵等著名词曲作家齐名。
在一次专访中,双江曾动情的说:“我的朋友、《再见吧 妈妈》的词作者陈克正英年早逝,我失去了一位老大哥,一位好老师……”。陈克正同志曾担任总政歌舞团一级编剧、创作室主任、《歌曲)月刊编委、。 不过,作家虽去,作品犹在。《一束山茶花》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沉甸甸地饱含着主人的心血,浓缩着他的人生历程。
陈克正同志1931年出生在辽宁省盖州市,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中南军政大学湖北分校学习,在信阳第二十一步兵学校文工团和汉口第四高级步校文工团任话剧演员,1953年1月调总政歌舞团合唱队任队员。对歌唱和对文学的热爱,使他萌发创作歌词的浓厚兴趣,并踏上漫长的文学创作之路。 从事专业创作之后,他全身心投人到生活的激流洪波当中。曾背着背包在云南的祟山峻岭里步行几十里,去采集民歌,去访问英模人物;曾在1962年穿过人迹渺无、飞鸟难寻的大戈壁滩;曾爬上海拔5400米的昆仑雪山哨所;六十年代中期,他在军委命名的“红色尖刀连”当兵,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七十年代,他曾远赴北国边防采风……。
----------------------------------------------------------------------------
陈克正同志曾为双江老师写过一篇题为《他为战士歌唱》的文章,对双江老师作了详尽的介绍和极高的评价,写得十分感人。(转摘于《中国军事图片网》):
带枪的人称他是“战士歌手”,他把这称呼视为“最高奖赏”。20年来,他顶烈日,踏冰雪,奔赴连队,深入哨所,为战士而歌唱。他的歌声乘着银色的电波回荡在辽阔的大地上;他的深情伴随和煦的春风吹进人们的心灵…… 他那感人的艺术魅力来自哪里?让我们追溯一下他的歌唱生涯吧!
李双江生长在祖国北疆哈尔滨。少儿时期,他就常和伙伴们到松花江畔,迎着晨风和晚霞歌唱。歌声随着清澈的江水回旋荡漾,也在他的心中激起对歌唱艺术的向往。青年时代,他在中央音乐学院这块散发着芳香的园地里学习成长,并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大学的课程。他那纯净透明的音色,圆润洪亮的高音,像初升的朝霞一样,开始闪露他的光彩。
60年代初,他成为一名解放军的文艺战士,那银色的喀喇昆仑山的冰峰,那宁静的阿尔塔什草原,那果子沟的绿色画廊,那沙漠里的串串驼玲,给他的歌唱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风霜雨雪,冬去春来,他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与广大指战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掀起歌声的波浪。他从这宝贵的艺术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歌手,才有可能比较准确、生动地表现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和战士的风貌与品格……生活哺育了他,他又将耕耘的成果献给生活。李双江演唱的《闪闪的红星》电影插曲等,带着清新的气息,优美动人,令人心醉,进一步显露出他日渐成熟的才华。
李双江在为兵服务的道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他与培养他的部队始终保持着血肉的联系。多年来,哪里最需要,他就到哪里去。当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他就到了边防前线。在散发着火药味的木棉树下,在翠竹掩映的坦克集结地,在布满伪装网的炮群旁,在飘着山茶花香的绿色帐蓬里,他满怀激情为英雄们演唱。冒着酷暑,不顾疲劳,每一场都要唱十几支歌。哨兵因值勤看不到,他就爬到高山顶为一个人演出;炊事兵看不到,他就利用夜餐时间为他们歌唱。他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献给了军队,献给了前线,献给了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当他接到《再见吧,妈妈》这首歌曲时,心情十分激动,歌片上洒下了他的滴滴热泪。李双江说:“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战士们为祖国母亲的献身精神就使我激动不已,是战士的英雄事迹,充实了这首歌的演唱。”在扣林山上,他攀到主峰,走进战壕为勇士高歌。阵地掠过呼啸的子弹,他的歌声伴着枪声……作为一个享有盛誉的“战士歌唱家”,在文艺领域吹来不正之风的时候,他坚定而清醒地拒绝了多次不正当的邀请,而保持了他全心全意为兵服务的高尚精神! 多年来,这位热情的歌手,从天山脚下到西沙群岛,从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到简易的边疆哨棚;从广播到电视,从银幕到唱片,他的歌声遍及祖国各个角落,被国际友人誉为“金子一般的高音,烈火一样的热情”。他试唱和演唱的千首作品,以简洁华丽的风格,深情动人的魅力,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宛如一束绚丽的玫瑰,在祖国歌坛的百花丛中,吐艳飘香!
月儿明明如镜夜色如冰
这里没有一点温馨这里没有一点爱和情
水儿流不停游相依浮萍
我要弹着吉他轻轻我把歌声传遍丛丛森林
野火儿熊熊烟雾儿蒙蒙
我只有茫茫无从难入梦
水儿流不停游相依浮萍
我要弹着吉他轻轻我把歌声传遍丛丛森林
野火儿熊熊烟雾儿蒙蒙
我只有茫茫无从难入梦
月儿明明如镜夜色如冰
这里没有一点温馨这里没有一点爱和情
水儿流不停游相依浮萍
我要弹着吉他轻轻我把歌声传遍丛丛森林
野火儿熊熊烟雾儿蒙蒙
我只有茫茫无从难入梦
月儿明明如镜夜色如冰
这里没有一点温馨这里没有一点爱和情
水儿流不停游相依浮萍
我要弹着吉他轻轻我把歌声传遍丛丛森林 向经典致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