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灵玉 发表于 2016-10-4 09:53:03

“80后”唱响的主旋律让人惊喜

 央视“唱响中国”的36首作品正在走红,有这样一种现象:

  那首很多人都说好的《永远的姐姐》,是一对“80后”姐妹大琪、小琪创作并演唱的(作曲署名大琪)。词作家一方开始有疑问:你姐妹俩写此题材行吗?事实让他踏实了。

  11届全运会主题歌《相亲相爱》,作曲竟是23岁毛头小伙丁于。当时,应约作曲者达十几人,最后胜出的却是一个年轻的“小字辈”。

  那首《心中的力量》,作曲也是一名“80后”。她叫李菲,2007年中国音乐学院研究生毕业,今年也就是二十七八岁。“50后”词作家宋小明认为,年轻人思维新锐,他特别愿意把新词新作交给青年曲作者谱曲。李菲的创作境界超出了他的感觉。此作品的中心意思是说共产党人真诚为国为民,李菲虽然年轻,但对此的理解并不肤浅。

  还有总政歌舞团的鄂矛,是那首好听的《卢沟谣》的作曲,也差不多算是“80后”。

  这些年,创作者们写了很多轻柔时尚、情意缠绵的作品,似乎年轻人离“主旋律”很远,现在看来不是。青年完全有能力创作出好的主旋律歌曲。历史上,聂耳23岁就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年龄也不大。此次,“80后”的年轻创作者再次证明,他们的功力和思维并不差,对音乐创作规律有很到位的认识。而且,由于年龄与阅历的接近,他们的创作也更能得到青年的认可。

  作曲家孟庆云介绍,这次“唱响中国”评选,隐去词曲作者的姓名,评委闭起眼睛只凭耳朵投票。上面提到的“80后”作者,就是从18132件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这种匿名评选方式,也给许多领域带来启示:怎样做到只认作品不认人,只认成果不认人,只认贡献不认人。“80后”甚至“90后”优秀人才要脱颖而出,在选拔机制上谋求突破,是很需要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后”唱响的主旋律让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