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xin 发表于 2016-8-28 06:10:18

纯粹舒曼 挚爱不渝

纯粹舒曼 挚爱不渝

  8月13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当吕嘉指挥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全部由舒曼作品组成的音乐会后加演约翰-赫贝克改编的《梦幻曲》时,舞台上的光照调整至夜色般的幽暗状态,谱台灯的光线依稀映照在演奏家们虔敬的脸上。对于笔者、相信也对于这一晚坐在我四周的绝大多数听众,这是深深打动心灵的、独特的时刻。

  就曲目而言,这场名为“永恒的挚爱——吕嘉与杨天娲的纯粹舒曼”已经足够独特了。在笔者听音乐会的全部经历中,从未听到过一场全部演奏舒曼作品的“纯粹舒曼”音乐会,通常是在上半场演奏舒曼的协奏曲,或下半场演出舒曼的交响曲,而且,舒曼的交响曲在我们国家乐团的音乐会上也是较少出现的。此种情况有其内在原因和传统。以见解深刻和观点犀利著称的英国音乐家唐纳德-托维在他的《音乐分析随笔》第二卷关于舒曼第一《春天》交响曲的分析中告诉读者这样一件事:1902年,技艺精湛的德国迈宁根管弦乐团在杰出的指挥家弗里茨-施泰因巴赫率领下造访伦敦,演奏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英国的演出主办方向指挥家和乐团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够演奏一部舒曼的交响曲。出乎主办方意料的是,施泰因巴赫一口回绝,明确表示:“舒曼我们不能也不会演奏。”后来只是迫于压力,才在音乐会曲目中增加了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

  正如托维所指出的,没有一个乐团是因为演奏舒曼作品而成名的。时至今日,即使最杰出的乐团,也很难在舒曼的作品中“出彩”,原因正在于被人们谈论得很多的舒曼的配器,用托维的话说,“当了一阵蹩脚的指挥以后,他(舒曼)的配器之拙劣就越发明显了。”但舒曼的乐思之隽永诗意以及洋溢于音符间的浪漫情怀,对于有才华、慧眼、勇气和自信,尤其是有发自内心的对于舒曼音乐的挚爱的指挥家、演奏家和乐团,也可以是大显身手的领域,就像吕嘉、杨天娲和年轻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作为开场曲的《曼弗雷德》序曲就不同凡响。舒曼为拜伦的诗剧创作的配乐包括序曲、合唱、重唱和间奏曲,最出色的是序曲。虽然舒曼匠心独运的心理刻画和浪漫激情不易为初听者所充分领悟,但演奏的热情、细致和有力是能够直觉感受到的。小提琴家杨天娲担任独奏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53年,有着多舛的命运。这部为约阿希姆而作的协奏曲未得到小提琴家认同,舒曼直至辞世也未能听到它首演。直到1937年,德国政府因反犹而禁演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想到舒曼的这部尘封之作,将它树为“雅利安血统音乐作品”由库伦肯普夫和柏林爱乐乐团首演。虽然唱片录音中颇有几个优秀版本,但在我国乐坛上,就我所知,这部协奏曲始终没有机会上演。

  杨天娲这位以演奏萨拉萨蒂和伊萨依炫技作品著称的技巧名家,对舒曼的精神世界有着令人赞叹的领悟和表现,她的演奏将宏大的气魄与亲切的抒情融为一体,在很多段落具有感人至深的表现力。作为下半场大轴曲目的舒曼《d小调第四交响曲》时间仅有半个小时。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弦乐恢复为上半场演奏《曼弗雷德》序曲时第一小提琴16、第二小提琴14、中提琴12、大提琴10和低音提琴8的大编制,吕嘉的阐释大刀阔斧,并不顾及传统认为的舒曼配器过于厚重的成见,在热情有力的段落一任浪漫激情自由挥洒,在抒情段落,又细心地将木管乐器的美妙歌唱突出出来。虽然,圆号的几处失误影响了整体音色的纯净,但就整体而言相当精彩。第二乐章中,乐团客座首席王晓明的小提琴独奏透出沁人心脾的美妙,韵味悠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纯粹舒曼 挚爱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