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app 发表于 2016-8-10 08:06:01

钢琴艺术节开开眼 “谈”弹琴

厦门大学第二届国际钢琴艺术节举行,24场高规格的音乐会、10场大师班、5场讲座、1场学术研讨会以及1场青少年钢琴比赛,为专业师生及厦门的音乐爱好者带来了钢琴艺术飨宴。

  学生:观摩各路大神吸收复合营养

  “本届艺术节邀请了包括英国、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内地的几十位演奏家、教育家,演出形式包括双钢琴、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与其他多种乐器的重奏组合,曲目风格多样化,既有古典、当代也有流行、爵士乐。开幕式的开场由澳大利亚指挥家约翰-弗格森与钢琴家卡罗琳-艾蒙娣携手厦门大学交响乐团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这种国际化的搭配组合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陈舒华介绍,系列音乐会向社会公众免费赠票,几乎场场坐满,观众累计超过一万人次;有学术性比较强的研讨会、大师班,也有面向更多非专业学生讲述音乐家艺术人生的讲座,同时力推年轻音乐家,举办了海外钢琴新秀音乐会,吸引了很多年轻学生。他表示,通过观摩大师班、讲座,发现国内的钢琴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观念、方向性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还没有掌握钢琴这种音乐语汇,风格把握还不准确,演奏钢琴这种西洋乐器有种带“地方口音”的感觉。

  “参加钢琴艺术节收获太多了。比如说,听音乐会的时候,想到应该学习演奏家们在舞台上放松、自如、投入的状态;听外国专家的大师课有助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钢琴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邸天茹表示,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钢琴家伊藤惠的音乐会——没有安排特别炫技的曲目,但是每一首都处理得细腻精致,演奏灵巧自如,音色轻巧流畅,余音绕梁。她兴奋地说:“李名强教授在大师班上讲到贝多芬作品中人和命运的关系,让我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的示范非常精彩;对于不满意的地方,他会一遍一遍地让我们弹,直到弹出他满意的效果为止;对于踏板构造的讲解让我更懂得如何正确运用踏板——踩下踏板的时候,所有的琴弦张开,一次制造出共鸣的效果。周铭孙教授在大师班上指导我对音色进行更加细腻的处理,要求我不要用过多的重量弹奏巴赫的曲目,他告诉我多用一些手指的力量,弹出来的音色更干净,更具有曲目所应有的田园风格。他说,不同时期的作品应有不同的触键方式、效果才会不同;演奏颤音时手臂要放松,声音才可以像水一样流淌出来。”

  教师:平衡教演身份借鉴儒家理念

  “本届艺术节期间虽然受到台风影响,但是参加钢琴比赛的学生热情不减。”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古晓梅表示,在钢琴演奏与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如何平衡钢琴演奏家与教育者这两重身份以及如何启发学生对钢琴、对音乐的热爱这些焦点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互相启发、分享经验,收益颇多。她深有感触地说,“我生长在台湾,虽然曾经在俄罗斯与美国接受了十几年的钢琴专业教育,但给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从小受到的儒家教育,因此,当我回国任教之后,还是会以儒家的中庸思想去平衡俄罗斯与美国两个极端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法。我相信‘过犹不及’,要掌握恰到好处的分寸,对学生的态度采用美国式的温和与鼓励,不要强硬地把教师自身的观点与方法加到学生身上,但是教学的内容与标准是以俄罗斯学派的标准来制订的,希望督促学生不断进步。”古晓梅信奉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对学生在天赋、资质上的差别不应该歧视或有偏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条件与性格的差异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决定是温和一些还是高压一些,以便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钢琴艺术节开开眼 “谈”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