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247123 发表于 2016-8-6 07:17:37

声乐在何处萌芽?

声乐在何处萌芽?

  中国许多绮丽迷人的历史传说中都寄生着些许有别于神话,但却始终与神话交织并存着的重要文化信息内容,这些都是原始先民们在面对他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时,对当时的宇宙万物、自然现象的变化怀揣着好奇、敬畏、害怕直至上升为崇拜的心理,进而试图进行解释和探求种种自然界奥秘的产物。在我国流传下来的古代神话传说中,诸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等,这些被我们后人所熟知的经典故事不胜枚举,其中也有不少与音乐相关的传说故事。下面,例举一则出自《吕氏春秋-音初篇》中,有关我国最早情歌演唱的音乐故事,譬如:

  “禹行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这段文献的大意是说:禹治水时,途中娶涂山氏之女。禹还没有来得及与她举行婚礼,就到南方巡视去了。涂山氏之女就与她的侍女在涂山南面等候着禹。于是她自己做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等候着人呀”,这就是最早的南方的民歌。后来,周公和召公时,曾经在那里采风,就把它们称作为“周南”、“召南”。

  这首情歌全曲只有“候人兮猗”四个字,歌词简单,却足见其产生年代之久远。“候人”,顾名思义,就是等候人的意思,“兮猗”不过是由感慨而生出的语气叹词,并无实际意思。然而,也恰恰正是这“兮猗”二字长音的回旋吟咏,深刻的表现出涂山氏之女对夏禹的急切思念之情。对此,闻一多在《歌与诗》一文中分析道:

  “想象原始人最初因情感的激荡而发出有如‘啊’、‘哦’、‘唉’或‘呜呼’、‘噫嘻’一类的声音,那便是音乐的萌芽,也是孕而未化的语言。声音可以拉的很长,在声调上也有相当的变化,所以是音乐的萌芽。那不是一个词句,甚至不是一个字,然而代表着一种颇复杂的涵义,所以是孕而未化的语言。这样界乎音乐与语言之间的一声‘啊……’便是歌的起源。”

  闻一多对音乐起源的分析表述,实际上亦是对声乐艺术萌芽的合理解释。那么,让我们再回到文献中去理解“兮猗”二字,在一定程度上,它正是“啊”、“哦”、“噫嘻”等此类感叹虚字词若干不同的演变抒写,它是歌的本质核心与最初原动力。这此中的叹嘘意味,又何尝不是歌者涂山女对于情绪宣泄的自然表现?这种拉长声音的歌唱方式,不仅合乎原始的歌的性质,也反映出在声乐产生之萌芽阶段,歌唱的音调与语言声调之间的密切关系,甚至歌唱的语言及地域方言对声乐演唱风格都有直接的影响。涂山女婉转柔曼吟唱的这首歌曲,被后人称之为《涂山氏妾歌》或《候人歌》,它是我国最古老的情歌典范,这种演唱风格也对以后民间音乐中的情歌发展及传播开创了有益的先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声乐在何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