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琳娜只有“神曲”?你错了
笔者的《从传播学看龚琳娜何以走红》在《音乐周报》登载后,好朋友发来疑问:“说龚琳娜‘为民族声乐拓展了发展道路’是不是有点夸张?”《音乐周报》微信公号上的留言更直白,比如“又出来一个吹鼓手”,比如“别再恶搞中国传统音乐”……说我是“吹鼓手”明摆着是不了解我,不过这没必要解释;说龚琳娜是“恶搞中国传统音乐”是明摆着不了解龚琳娜,这却需要说道说道。
龚琳娜只有“神曲”吗?当然不是。了解龚琳娜的人都知道,她自己很少提及《忐忑》、《金箍棒》、《法海你不懂爱》这三首“神曲”,而是四处推广“中国新艺术音乐”或曰“新民乐”。
这里之所以说是“新民乐”而非“新民歌”,是因为龚琳娜演唱的多数歌曲都是“曲大于歌”,更适合作为完整的音乐作品来对待,而不是歌唱为主音乐为辅的“K歌”。比如《武魂》,歌唱不过是乐曲中的一个声部,当歌听有些无趣,作为乐曲却很有层次;再比如《相思染》,你把它视为室内乐五重奏来听,就知道它有多艺术了。那么多所谓“民族创作歌曲”与之相比,不过是口水歌罢了。
龚琳娜演唱的歌曲可以简单归为四类:传统民歌、古词韵作品、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作品以及所谓“神曲”。
龚琳娜演唱传统民歌与学院派“民族唱法”歌唱家颇有不同,“乡谈折字”,尽量使用当地方言,这以她2008年的专辑《走西口》为代表。这张唱片中,《桃花红,杏花白》使用了山西方言,《五哥放羊》使用了陕北方言,《丢丢铜》是闽南话等。龚琳娜2000年获得过当时红遍全国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民族唱法组的第二名,歌唱能力不用多言,我只能说,其甩腔、擞腔、装饰音的运用,在学院派民族声乐中鲜闻久矣。更值得一提的是,《走西口》十数首歌曲的音乐都进行了重新编配,从而具有了艺术歌曲的质地,其意义完全不是一张“民歌演唱专辑”所能涵盖。
龚琳娜近年来力推古词韵歌曲,比如前面所提《相思染》主题就来自李白《秋浦歌》,其他还有古诗词吟唱《将进酒》、《静夜思》等。她2010年的专辑《弦歌清韵》也颇具代表性,这张专辑是歌、古琴、箫的三人组合,制作上使用现场声,人嗓、箫声和琴韵的自然结合显现出奏唱的默契及音量、音色的统一平衡;音乐上告别了随腔伴奏,不仅注重音色的调配,而且具有丰富和声与精妙结构;龚琳娜的演唱汲取了传统戏曲、曲艺、小调的养分,歌唱颇具古韵,辞乐同构、正字全腔,不仅并非“恶搞中国传统音乐”,而且接续了中国绵延千年的文人琴歌传统。
《自由鸟》是龚琳娜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歌曲的代表。这首作品使用了传统的五声音阶,旋律却具有分解和弦的特征,多三度、四度、五度跳进,并运用了花腔技巧。作曲老锣在这首作品中同样没有使用随腔伴奏,笛、阮、扬琴这样的传统乐器配上手风琴和大提琴,此起彼伏氤氲缭绕,小小乐队却显现出万千气象。龚琳娜2005年出版的专辑《走生命的路》也是此类作品,比如《山中问答》、《冬去春来》、《庭院深深》、《故乡的奶奶》等,形式新颖,风格也不尽相同,却俱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即便是“神曲”,外行看到了热闹,内行也能窥出门道。比如《忐忑》,这原是一首无伴奏合唱作品,和声效果不用多谈。我们也可以把龚琳娜版《忐忑》当作一首器乐曲,声带在这里不过是一件乐器。龚琳娜的演唱借鉴了戏曲老生、黑头等行当以及少数民族的演唱方法,音色和腔韵变化多端;老锣的作曲使笙、扬琴等中国民乐则具有了流行音乐的节奏和现代的音乐形态,古声杨柳翻作新曲。并且这首《忐忑》常演常变,龚琳娜于江苏卫视“全能星战”演唱的《忐忑》就集中使用了五种戏曲腔韵,焕发出别样光彩。 《忐忑》之前,龚琳娜出过六张专辑,演绎过那么多高品质的作品,并且宁肯陷入困顿也要坚持真唱、甚至不惜从“央字头”演艺团体辞职。“神曲”之后,龚琳娜一直坚持“声音行动”着力培养新民歌人才,还在多所大学举办古诗词讲座和唱谈会,推广中国新艺术音乐不遗余力——我说龚琳娜“为民族声乐拓展了发展道路”,又“夸张”在哪里?
一个人不可能完美,不可能完全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如果不喜欢龚琳娜的某些表现,那就不喜欢好了,但没必要全盘否定。至于有人非要把龚琳娜和“神曲”划等号,我只能说:你错了,关于“神曲”,关于龚琳娜,你都错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