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王后——小提琴
关于小提琴的起源,史学家有许多不同说法,有说是起源于北非,有说是起源于印度,也有说是起源于西欧等等。有这么一个传说:5千年前斯里兰卡有一位君主名叫瑞凡那,他把圆柱形的木头掏空制成了与我国二胡极为相似的乐器称瑞凡那斯特隆 (Ravanastron),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瑞凡那斯特隆随着贸易往来而流传四方,这便是小提琴的鼻祖了。不过从有史料记载起,最早的小提琴是由一位住在意大利北部城镇布里细亚(Brescia)名叫达萨洛制成的(Gaspa ro da salo 1542-1609)。但在同一个时期,格里蒙那(Cremona)城中的A.阿玛蒂(AndreaAmatil520-1580),也制作了与现代小提琴更为相近似的小提琴。从16世纪到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造业随着音乐艺术的空前繁荣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G.P玛基尼、N.阿玛蒂、A.斯特拉第瓦利和C.爪内利四位杰出名匠。18世纪以后,世界各国的小提琴制造业都是仿照意大利这些小提琴制作者的琴型和尺寸来制作小提琴的。近百年来,小提琴的结构也没什么大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而玛基尼、阿玛蒂、斯特拉第瓦利、爪内利当年所制作的小提琴,现今已成了稀世珍宝、旷世杰作。小提琴的声音可与人的声音相提并论,而且不局限于〝唱〞的方面。更可以拥有高超的技巧,在演奏中,人们不仅能聆听悦耳的音乐,更可以通过演奏者的技巧,使曲子更为生动。
早期由于小提琴的弦太粗,而且架得太鬆,所以音调呆板而低微。18到19世纪间,小提琴製作技巧受到小提琴作曲家维瓦尔第和塔替尼诸人的启发,而大有改进。他们在协奏曲和奏鸣曲独奏时要求饱满、清晰而响亮的声调,因此用较细的弦,而且把弦拉得较紧,使演奏时能发挥得尽善尽美。于是,演奏的水准大为提高,不仅节奏流畅,而且能诠释曲中的意境。左手演奏技巧已渐完美,而指法亦不断推陈出新。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因帕格尼尼而大放异彩,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令听众如痴如醉,他也被誉为是「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为小提琴创了许多技巧艰深且美妙的音乐,至今仍是音乐界最具挑战性的曲目。
虽然小提琴轻的出奇,但上紧弦后小提琴变成受很大的压力及张力。面板的承受压力约有11公斤。E弦定准了音后,张力可达到9公斤强;而G弦则有6公斤。4弦加起来后,就有30多公斤了!然而这浑然一体的琴身,由许多部件组成,部件的数目70件以上,其中显然有力学的匠心。
早在巴洛克时期,小提琴就已是古典音乐中的重要乐器之一。原因有很多,小提琴的音色和其他乐器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适合演奏旋律。若是由优秀的小提琴手演奏,小提琴可以很敏捷的处理快速且复杂的乐句。
一个交响乐团多半会有很多人演奏小提琴,一般会分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两组,作曲时一般会将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多半会较复杂,用到高把位。再由第二小提琴演奏泛音,伴奏或是较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以上的旋律。弦乐四重奏一般会包括两把小提琴,分别担任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再加上中提琴,低音乐器一般会用大提琴,偶尔会用低音提琴代替。
小提琴是弦乐器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音高、音色优美而易表现,使得感情的表现出色,且由于具灵活性及音域相当宽阔,成为最理想的独奏乐器,并获得乐器之后的美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