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担道义 铁笔塑警魂
这套文集汇集了杨远新创作的多方面成果,有长篇侦探小说、中篇侦探小说、有侦探纪实文学、侦探报告文学,还有儿童长篇侦探小说以及散文、诗词、曲艺、戏剧等等,涉及到文学创作的多种样式,而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就是反映公安战线刑警们为社会的安宁与种种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这些年,中国社会的变革是飞速的,也是全方位的。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作为一名作家,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视点来把握生活?是被驳杂的现象所迷惑,是津津乐道地从那些污浊中去猎奇?是以“还原生活原生态”为借口,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正义与邪恶,有意渲染恐怖、残忍、血腥以刺激读者?是以玩赏的姿态把读者带进混沌的迷宫模糊了价值判断?可以说,在当今文学创作、尤其是公安文学创作中,这些对作家来说是一个稍不小心就容易掉进去的陷阱。我觉得杨远新是清醒的,就他所处的工作环境,他所熟知、甚至是所亲历的案例恐怕难以尽数,但他却能避开那些“陷阱”去落笔,更多是从刑警们进行破案的曲折、艰辛、历尽风险中去切入故事,在追踪、周旋、较量过程中逐一展开案情的复杂、犯罪人的狡狯、险恶与残忍。这使他的创作即使触及最阴暗、最恐怖的素材,但作品始终保持明亮的底色和激越的基调。
杨远新这些年的新作,相当清晰地反映了我国公安战线对敌斗争的新变化,刑警们活动的舞台,已经不局限于中国的大陆,而且还涉足到港、澳、台几个地域,甚至跨越国界,与国际刑警联手办案。鲜明地突出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我国刑警在国际反犯罪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这种大舞台上,杨远新为我们刻画了一批刑警的新人形象,他(她)们中许多担任了国际刑警组织地区联络官的职责,不仅勇闯险滩,临危不惧,既具有高智能、高技艺,又胸怀开阔,敢于担当,对国际环境的安全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这些新人形象出现在我国公安文学中,确实使人眼睛一亮,是很值得赞赏的。
现在我们常会感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情节的奇特、恶性的严重,破案过程的曲折、漫长,往往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今天人们经常可以在各种媒体看到这方面的许多令人惊怵的报道,读者们这种直接的新闻接受状况,对有关题材的文学创作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挑战,考验着作家的想象力和文学驾驭力。从杨远新的创作来说,我觉得他很自觉的有所应对。固然,他在掌握这条战线上的各方面素材是相当丰富的,但在他创作有关侦破题材小说时,并不完全依赖他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去“照搬”生活,并不忽略作品应具的文学素质。在情节的构建上的舒张跌宕,悬念设置的巧妙叠加,故事叙述的回环倒错,都有着比较精心的设置,给人以“陌生化”的感觉。特别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上投下更多笔墨,从而超越了那些平面式的新闻报道,在险恶环境中的心理展露,对刻画人物的个性,对揭示不同人物精神的亮点或心灵的卑污,往往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在杨远新这套17卷文集中还有两卷是“儿童侦探小说”,这特别引起我的兴趣。里面所收的长、中、短篇,均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角,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与当年文学作品中那些“高大全”的少年英雄有所不同,作者写他们的生龙活虎,天真好奇又充满稚气,写他们在发现案情时的似懂非懂,但陷于窘境时却能急中生智,也写这些孩子们之间常有的龃龉、斗气,但在共同遇险时却能立即不计前嫌共同对敌……也许有些制敌行动的描写有点超常,但作者对儿童的心理动机和不同个性的把握还是令人信服的,我想这些作品让孩子们读了不仅能增强爱憎分明意识、自我防卫的智慧,而且有着很自然的亲切感。
如果说,这套17卷文集的大部分卷什是以刑警侦破故事为内容,充满着烟硝,充满着险恶的较量,而在文集的诗词、散文、报告文学卷中,尽管并非全属上乘之作,却是散发着作者对养育自己的家乡的一种眷恋柔情,对自己家乡山山水水的赞美,洞庭湖、春柳湖、沅江水、沧浪水、武陵山、金牛山、太子庙、鸭子港、老渡口、何婆桥、碧莲河……都注入了他的深情,显示出这位公安战士型作家精神境界的另一面。也许正是源于对乡土、对父老乡亲的深沉热爱,才更懂得那些不顾个人安危、为百姓的生活安宁而日夜奋战的公安战士们的美丽心灵,才会如此执着地笔耕,在各种色泽驳杂的背景中充分展现他们的英姿。
作家的心灵、气质与他的创作对象血脉相通,也许正是杨远新创作的优势,也使这套17卷《杨远新文集》显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