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小说全编》终面世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多年的《汪曾祺小说全编》终于面世,这是五年来参加“全集”工作的学者、编辑、汪先生家人认可的“迄今为止搜罗最全的汪曾祺小说总集”。前天,汪曾祺先生的子女汪朝、汪朗、汪明在北京西华书房与读者们做了珍贵的分享《汪曾祺小说全编》的编辑郭娟告诉记者,此次新增的27篇小说,有的是近年来学者发现并提供的,有的是汪先生家属找到的,像《葡萄上的轻粉》、《锁匠之死》、《八宝辣酱》是在一校、二校甚至是通读时才发现的:“我们兴奋,乐坏了,赶紧收进来。多找到一篇,汪曾祺小说世界就多了一片风景!”而所有这些新增补小说,都是经过“全集”编委们一致认定的汪曾祺作品,有异议的如《疗养院》一篇,经慎重考虑,暂不收入。
记者了解到,这套书编了很多年,不断有读者前来询问为何还未出版,此种艰辛只有本书的责任编辑郭娟最清楚。“为了守住底本规矩,我们在全国南北各大图书馆搜求,踏破铁鞋,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校勘校订文字,也是考验细心耐心的慢功夫,拿着放大镜,摊一桌书,是经常的情景,常常为辨认了一个字、校正一个字而欣欣然。”郭娟说。
“本书收入的180余篇小说,无论以往图书市场上有多少选本、集子,我们重新搞。我们回到汪曾祺小说原发报刊去一篇一篇查找,最终做到了一律以最初发表的版本为底本,个别未发表的篇章以手稿编入”郭娟介绍,底本有错漏难解之处,辅以汪曾祺先生生前出版的有口碑的几个小说集以及手稿作为“可靠版本”进行订正,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而又编校精良的汪曾祺小说读本。全部小说按创作时间排序,每篇都有题注,标明原载报刊、收入集子以及笔名、内容改动等版本信息,为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小说出版情况提供必要帮助。
汪曾祺
1920年生于江苏省高邮;1935年就读江阴县南菁中学;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在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任编辑。
汪曾祺小说创作起步于西南联大,他的老师沈从文对其创作的影响很大。194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钓》就出手不凡。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期间他创作过剧本,参与过《沙家浜》的修改和定稿;上世纪80年代迎来创作高峰期,所出版作品被大众追捧热议。1997年,77岁时病逝。
汪曾祺被人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当代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其在小说、散文、戏剧创作领域皆有所成就。特别是短篇小说领域成就最高。
从1940年创作的第一篇小说《钓》开始,汪曾祺一生创作小说180余篇。发表于上世纪80年代的《受戒》、《大淖记事》两篇小说曾轰动一时,影响深远。
幕后
家里大人孩子
都敢“欺负”他
汪曾祺的儿子汪朗在看过这部“全编”之后感叹“出版社花的工夫实在是太大了”,因为“现在市面上出了那么多版本的老头儿的作品,但是真正的精准的就这一个版本,这里面花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心血”。“还有好多研究者,包括一些老头儿的铁杆粉丝也做了很多贡献,没有他们的努力,可能他早年散失的东西就找不到了。”汪朗说,“我们家是我妹妹在图书馆翻了一些,但是没有这么全,真的是社会上方方面面的汪曾祺作品爱好者共同努力,才有了这套书的问世。”
他的三个子女如今也都有了孙辈,不过这位大作家的家人却无一人从事文学创作的工作。“我们都不是搞文学的,因为老头儿(指汪曾祺)眼光比较毒,没看上我们,我们也有自知之明,就没有干这行。”汪朗开玩笑说,但他们对于父亲的作品都仔细阅读过。汪朗提到的这个“毒”不仅仅体现在眼光,还有话语上,评论别人的作品不留情面:“说某个人写了半天‘根本就不上道’,再或者说‘他不是磕这棵树的虫’。”
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此前并没有觉得父亲多么厉害,因为汪家长辈和孩子间轻松随意。“他在我们家非常没有地位,我们这些子女全都欺负他,孙辈也欺负他,我妈完全不拿他当回事,但他乐在其中。”
汪朝说,“他每篇东西都让我们看,很认真地听取批评意见,虽然我们水平很有限,但对他毫不客气。他喝点酒会说,我的东西会流传下去的。我们说,行了吧你!”汪曾祺对孩子们说“我将来是要进文学史的”,结果孩子们哄他“别臭美了”,这有趣的一家继承了汪曾祺先生的幽默,汪明总结道:“他的轻狂都被我们给压抑了”。
“汪朗的孩子出生的时候放在家里,待到两岁多才离开。在这期间,我查了一下父亲的写作年谱,他没有少写东西。”汪朝说,“我觉得非常奇怪,他早上起来写作时间都安排在上午,每天负责我们家两顿饭,负责去买菜,还得出去背着我妈偷喝点小酒,中午他还要睡午觉,还要接待很多编辑的约稿,一众小兄弟时不常的来骚扰,他还能写东西,写字、画画,但是他都能做到每天非常悠然自得,不觉得他有一点点紧张。他在那样的条件下,80年代成了他写作的高峰,我觉得挺难理解的,就想,这个是奇人啊,当时怎么没看出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