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明哥 发表于 2016-6-1 08:53:11

古乐的浪漫复苏

 说到巴洛克音乐,人们会自然联想到“古乐”。“古乐运动”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农库特、霍格伍德、莱昂哈特等指挥及演奏大师主张用以作品诞生年代的乐器、艺术思维、演奏技法去再现音乐作品,尤其是古典乐派以前时期的音乐作品。并由此展开古乐时代的复兴。

  但“古乐运动”却在学术界、演奏界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历经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再度审视“古乐运动”,不难发现其争论的根源大多来自审美的流变。因此,当我们试图重现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是,面临着一个抉择:是为观众呈现我们想象中的巴洛克时代,还是用现代的方式讲述巴洛克时代故事?

  显然,5月12日,英国布里顿小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的音乐会上,选择了后者。英国布里顿小交响乐团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现代室内乐团体,他们的曲目积累虽然涵盖了近400年的音乐历史,但这支以英国20世纪作曲家“本杰明-布里顿”命名的室内乐团无论从音色质量上还是演奏思维上都更接近20世纪审美。正因如此,5月12日当晚的音乐会上,英国布里顿小交响乐团为观众演奏的巴赫、普赛尔、亨德尔等众多巴洛克时期作曲大师的作品,同样具备浓厚的现代特色。

  

good 发表于 2016-6-1 08:53:30

从开场的《第三号勃兰登堡协奏曲》开始,布里顿小交响乐团就毫无遮掩地展示着现代审美与巴洛克音乐的共鸣。布里顿小交响乐团选择了十分顺畅的节奏处理这些古老的音符,速度偏快、重音突出,《勃兰登堡协奏曲》仿佛不再是一部巴洛克音乐作品,反而被赋予了诸多浪漫主义特色。在接下来普赛尔四幕歌剧《摩尔人的复仇》选曲“回旋曲”中,这些特点无疑被再度放大,旋律的巨大起伏、和声的坚实呈现都使得这部作品的整体音响被放大。

  音乐会的下半场,乐团选择将巴赫的《d小调键盘协奏曲》与布里顿代表作《费德拉》同时上演,这样的曲目编排不仅体现了作为西方近现代音乐史开端的巴洛克时期,与集大成的20世纪间两大时期的飘渺对话,更彰显了乐团在驾驭不同时代作品时的淡定自若和微小变化。整部《d小调键盘协奏曲》的演奏中,键盘与乐团的精准对位展现出极高的演奏素质。对旋律的精雕细琢更突出展现了这部作品的旋律性。在演奏《费德拉》时,乐团表现得更加从容。《费德拉》是布里顿的绝笔之作,这部现代色彩浓厚的独唱康塔塔作品对乐团和演唱者都提出很高的要求。当晚次女高音艾丽森-库克在这部作品中发挥出彩,对复杂的节奏变化应对自如。面对作品提出的要求,乐团更是十分稳定,尖锐亮丽的现代音色在这部作品中大放光彩,频繁复杂的声部配合同样以较高的质量完成,将整部作品的艺术魅力最大限度地展现给现场观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乐的浪漫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