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秋言 发表于 2016-5-30 20:13:49

不管多丢脸,父母都要和孩子站一边

学音乐其实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苦在于音乐学习,特别是器乐学习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长期坚持、拥有耐心的品质。它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练习、每天都要坚持学习。这种坚持指的不只是孩子一个人,还需要父母的耐心坚持陪伴,有时候父母更重要。孩子很多时候的放弃,可能就是源自于父母的责怪,源自于父母的不坚持,源自父母的没耐心。很多的父母都可能会“无心”地伤了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虽然不是故意的,但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在孩子眼里,都会被放大解读。学琴历程中,不管遇到多丢脸,多么不完美的演奏,父母都要学会和孩子站一边。下文是笔者的一些感触,点开下面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一起学习吧!

  在一个家庭音乐沙龙,Marry坐下准备演奏钢琴,在座的都满怀期望这位漂亮可爱小姑娘给大家带来惊喜,女孩很开心,弹得很投入,摇头晃脑。Marry的琴艺其实一般,弹得曲子极其简单,母亲注意到旁边人的表情,不是欣赏,反而是为她的女儿感到难为情。当时她也超尴尬的。甚至还有人正交头接耳,可能在说些取笑自己女儿的话时。Marry似乎也意识到别人的议论,顿时不知所措,身体僵住,突然停了下来,焦虑地看著母亲,眼神仿佛在问:‘妈咪,我接下来怎么办?’没想到,母亲看着女儿说:‘你可以边弹边唱,我最喜欢你一边弹琴一边唱歌了’于是,女儿继续开心弹着唱着,从那一刻起,母亲的视线就不曾离开女儿身上,她在一旁欣赏着女儿的表演。在这里,其实母亲不想‘背叛’她的女儿,她选择站在女儿这边。结果,孩子的歌声和琴声获得了在座的喝彩。

  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孩子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时,大部分家长都会尴尬,如果这位母亲用力瞪女儿一眼,说:“拜托你,别弹了,赶紧下来”,如果她这么做,等于是“背叛女儿,拯救自己”。以后孩子可能再也没有勇气在公众面前表演,甚至会因自己的不足羞愧,造成心理疾病。

  在文化和观念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我们都是完美的,当我们无法符合这个标准、当我们不完美时,羞愧立即上身。为了要完美,我们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里,冷静、自我控制、怕出错。为了要完美,我们很容易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框框里,冷静、自我控制、怕出错。其实有时候鼓励孩子犯错,别担心出错很重要,因为越是担心越容易范错,这是心理上的暗示造成的。为此,有时出错比做正确更重要。出错了,我们才知道哪里有不足,哪里需要改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是有很深的道理的。如果唯唯诺诺,怕这怕那,缩手缩脚,这是会限制了一个人的探索和感悟世界的。上课时,笔者经常鼓励胆小的孩子“不要怕犯错,不犯错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但是犯了错就改就是好孩子。老师的任务就是找到你的不足、找到你的错误,之后我们一起解决,改正了我们就是大大的进步”。作为琴童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到错误的原因,不要一味限制孩子犯错误,而导致孩子紧张心理。

  经常听到琴童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练琴,没有在老师上课时表现好。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关爱孩子的学琴。当孩子弹琴不流畅时,有的家长会痛斥孩子。不会坐下来同孩子一起寻找种原因,学琴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特别是遇到瓶颈的时候。要同孩子一起,需找到问题所在,为什么会厌学,为什么会不流畅,问问为什么老是在一处出错,多问几个为什么?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无法解决,立即问老师,或者把问题留下,下次上课问老师。动不动就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或者唉声叹气,这样可能会“无心”地伤了自己的孩子而不自知。虽然我们不是故意的,但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在孩子眼里,都会被放大解读。错误和瓶颈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追问,不去寻找答案,更糟糕的是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anxin 发表于 2016-5-30 20:14:34

遇到过一些家长,当孩子几次课都在弹一首曲子时,会表现得很不高兴,会指责孩子弹琴不进步,或者进度不够。没有站在孩子一边,问问是不是这首曲子很难,思考一下这首曲子为什么需要弹几次课,是不是这里面蕴含了很多东西,包括技术和表达。有的技术是需要不断练习、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先不说学琴,举个例子,刘翔为什么跑得快,除了天生资质,更多还是要训练,训练除了要学会跑的技巧,还要通过训练促进肌肉机能的健康生长。经常看到有些家长,为了攀比,拼命考级,去啃一些孩子根本无法完成的东西,大部分时间就弹几首考级的曲子,肌肉发育不成熟,导致很多孩子弹琴动作畸形,手指僵硬,只剩下痛苦,何来乐趣,以至于厌学,最终无法继续学习。这是学琴的悲剧,谁的原因,其实是家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所致。攀比,觉得比别人级别低就是差,就是羞愧,没有意识到音乐学习的规律,和学音乐最终意义是开启心智。

  笔者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表现的比平时任何时候都要好,可以说有他的进步很了不起,因为乐曲本身有点难度也有深度,在技术拐点处有些瑕疵,但已经相当不错,看得出来,孩子在家时是用心练习、认真做过功课的,我表扬孩子的进步。下课时,我交代这周把今天的曲子再复习一周,好好琢磨一下几处技术难点,多注重感情术语和老师的标记,注意音乐的表达。上课时,这位母亲一直在玩手机,下课了,在琴房门口母亲说话了,用一种斥责、质疑的口吻问孩子:“这星期你练琴了吗?”孩子说“练了”。母亲接着说:“练了还这样,一首曲子弹几个星期了,你不要骗我”。你想这孩子会多委屈,明明老师说有很大进步,自己也确实认真了,妈妈却如此指责。分析原因妈妈只知道不完美,根本没有去寻找原因在哪儿,并且从对话中可知这位妈妈平时根本没有督促或者陪伴孩子练琴,上课时也没听老师讲。以至于,给孩子一种莫须有的责怪。其实这是很伤害孩子的,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三是没有跟孩子站在一起,陪他一起成长。只是在用她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衡量孩子。没有悟出学习的规律,有时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中你必须和孩子站在一起。

  当别人的孩子取得好成绩时,有的家长很容易会去比较,说出:你看谁谁多厉害,你还这样,学了这么久。特别是当下,很多琴童家长都在攀比谁考级多高,谁几年就考十级了……。这种比较心理,往往会忽视孩子之间的差异,成长环境的差异、教育条件的差异等。很多孩子体验不到父母是“站在他(她)这一边”、支持他(她)的,甚至,他(她)体验到的,几乎都是父母的“背叛”。

  学音乐是美好的事情,但也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苦在于音乐学习,特别是器乐学习具有长期性的特点,需要长期坚持、拥有耐心的品质。它要持之以恒,每天都要练习、每天都要坚持学习。这种坚持指的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坚持,还有父母坚持,有时候父母的坚持更重要。父母的陪伴、包容和耐心尤其重要。孩子很多时候的放弃,就是源自于父母的责怪,源自于父母的不坚持,源自父母的没耐心。“孩子的心很脆弱,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很容易碎的。所有的孩子都对父母有一个理想的期待(我们会过度美化父母),期待被呵护、被接纳。于是,只要经验到父母恶意、不友善的对待,孩子就立刻感到受伤、感觉被背叛。这是很真实的感受。而且,更要命的是,这个受伤的感觉,会一直‘过不去’,停留在记忆里,一辈子不散。

  学习音乐本应该是一件益智益情的好事情。切记:把冷静自持和控制,看得比容许自己释放热情、耍宝搞笑、流露真心、表达真实的自己还重要时,就等于背叛了自己。当我们一再背叛自己,我们也会背叛我们所爱的人。孩子不管多丢脸,父母都要和孩子站一边,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少一些斥责,多一些陪伴,发现问题,与孩子一起找到解决的方法。学琴历程中,不管孩子多么不完美的演奏,父母都要学会和孩子站一边,给予掌声和鼓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管多丢脸,父母都要和孩子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