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 发表于 2016-5-18 14:59:43

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艺术 ——访二胡演奏家马晓晖

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艺术 ——访二胡演奏家马晓晖
   马晓晖在过去的几年中,做人低调,若隐若现。隐时无声无息,现时光彩夺目。每当登台,必是重要角色,让人印象深刻。而当退下台去,则无声无息,听不到多少明星大牌难以避免的蜚短流长。同时她不断进取,稳步上升,从一个年轻的毕业生逐步成为众所公认的二胡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大使,将中国传统文化撒播到世界各地。
   9月1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雷恩代尔在布鲁塞尔,共同为新建成的中国文化中心揭牌。活动当天,中国二胡演奏家马晓晖与比利时大提琴演奏家瓦尔涅共同演绎中国民乐《梁祝》,引起全场共鸣。刚结束访比活动,马晓晖就赶忙回国,并用最好的状态为京沪两地听众献上了《丝路传奇,琴诗化韵:二胡与钢琴“对话”》音乐会。本刊记者也于第一时间采访到了这位享誉国际的二胡演奏家。
   二胡充满中国人的智慧与灵性
   记者:从2003年起,您开始了“二胡与世界的对话”旅程,走遍了欧美亚非,举办了千余场的独奏音乐会与讲学。这12年下来,您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对传播二胡艺术和中国文化有哪些作用与意义?
   马晓晖:二胡是盛唐时从中东传到中国来的,有多元文化的基因,成就在中国中原地带。虽然它只有两跟弦,但它独特的音色,所表达的情感,好似心声与心弦,这音色充满中国人的智能与灵性,有着穿越灵魂的力量与融化心灵的美好之音,这完全超乎了我们通常的认识与想象。如果中国的音乐风格注入一份西方音乐的优雅和通透,西方音乐再多注入一份中国音乐的灵性和迷人,将会绽放出奇妙的光芒,让跨界变成无界,在音乐中理解与共融,给乐迷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与欢乐。
   所以2003年我就发起“二胡与世界握手与对话”的全球性巡演,至今已经有千余场了。
    这种对话与握手是平等互动,本着相互学习与分享的初衷,结果在这个“在路上”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二胡与世界握手与对话”的魅力与意义,而自己也在不断的升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观与敏锐力,更激发了创造力。其实跨界的目的是在跨界中增进学习与理解,找到互补与共鸣,达到“无界”的最高境界。
介绍“二胡与钢琴对话”全球巡演情况。魏东升 摄
介绍“二胡与钢琴对话”全球巡演情况。魏东升 摄
    让二胡获得全世界的尊重
    记者:网上有文章讲述了您参加“美国总统们的音乐之旅”音乐会时的一个小故事,说在您演出前当场600名政要无一人认识二胡这门乐器,但在您演出后都被深深地打动了。那么您游历海外这么多年,觉得外国人对中国二胡的认识和感受是怎样的?
    马晓晖:在日本和美国,我都有经纪公司。在国外,很多我去过的地方,我都是第一位中国民乐演奏家,可想而知许多外国朋友都不知道二胡。但通过一两个小时的演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成为了我的粉丝,记得有观众热泪盈眶地说:“这两根线的乐器太神奇了,你的每个音符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似乎一直与您一起呼吸着,有时都不敢呼吸了,这么美和神奇的乐器应该多分享,我们爱二胡,我们爱你的演奏。”所以,我现在的想法是,阿炳让二胡得以流传,刘天华让二胡从乞讨者的乐器登上大雅之堂,希望我这一代的努力让它成为全世界人性的共鸣,使它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有一次在墨西哥蒙特利大学,我要举行一场讲座音乐会,与我合作的俄罗斯籍大提琴家迟到了许久,还傲气冲天。我就问:“你的谱子呢?”大提琴家答:“我不需要谱子。”我就把我自己的一份备份乐谱拿了出来,耐心解释所要演奏的《卧虎藏龙》的曲子及电影的故事。“这个音符表示心跳,这个表示竹林。这是表达一对男女深深相爱相知相恋却不能相聚在一起的故事,浪漫、伤怀而又充满着侠义和英雄主义情怀。”大提琴家渐渐被音乐所要表达的氛围吸引,态度和缓许多。《卧虎藏龙》音乐由谭盾创作,马友友和我共同为《卧虎藏龙》演奏主题曲,这首曲目不仅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还荣获了当年大大小小共几十项奖。讲解完《卧虎藏龙》,我又用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的形式,演奏了巴赫的《二部创意曲13号》,这时,大提琴家态度已经十分谦和,对二胡刮目相看。这样的例子其实有挺多,这样的经历也是非常有趣的。
    记者: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和演奏家在国际崭露头角。您如何评价这一趋势?
    马晓晖: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逐渐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同时,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增加,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很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音乐家开始从一味追求洋派转变成不断用我们独有的、擅长的,比如民族音乐与各国音乐家交流、碰撞。

    1996年起至今的19年中,我背着我的二胡游走在世界,我用“琴者无疆”的态度“用二胡与世界握手”。迄今为止,我已经走过50多个国家,与德国、美国、瑞典、日本、墨西哥、南非等各国艺术家合作,在世界各地举办了上千场个人音乐会及讲座。
在北京音乐厅演出现场。魏东升 摄
在北京音乐厅演出现场。魏东升 摄
    悟性就在心弦与琴弦间
    记者:在大众印象中,二胡素来体现的是悲凉和孤寂感。但在您的演奏中,二胡却呈现出了清纯、温暖和诗意。这是为什么?
    马晓晖:其实不然。我觉得手上的这把二胡不是一件简单的乐器,而像一名艺术的传播者、一位文化的引导者。它直射人心灵的深处,直射最脆弱的地方,把寒冷的心灵温暖起来,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甚至让人每一丝毛孔都张开。为传扬中国的文化,我将自己生命的轨迹与二胡紧紧连结起来。
    记者:除了二胡,您对别的音乐和乐器也有研究吗?
    马晓晖:我的爱好很广,对美极为推崇。我认为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审美与品位之分,我对所有中西方的经典都喜欢。任何类型的音乐到了一定的高度,都让人心动、感动。当然最爱的还是音乐之父巴赫的作品,还有巴托克和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等。每次演奏巴赫的作品都有种幸福与圣洁的感受,心灵在演奏他的音乐过程中得以洗涤与升华。
    因为只有古今贯通,才能深入浅出,解读多元文化中的人文共性与文化魅力。我一直坚信雅俗是可以共赏的,大雅也可以是大俗,没必要太纠结于神秘,音乐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是自然与感性的。其实好的品位只有一种,不分国界与年龄,感动了就会激动和落泪,幸福了也会流露出灿烂的微笑,也会热泪盈眶。悟性就在心弦与琴弦间。
    “二胡是桥,我也是桥”
    记者:您的父母是西南交通大学的理工科教授,也曾经希望您子承父业,仅把二胡当作爱好,但您却没有“听话”。为什么如此坚持把二胡当作事业来发展?您与二胡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马晓晖:我出生于书香门第,6岁开始拉二胡,这和父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父亲是西南交大的地质学教授,母亲是钢结构专家,但两人均热爱音乐,也为我日后成为音乐家奠下基础。起初我并没有选择二胡,我尝试过小提琴、手风琴,但都“夭折”,最后选择了二胡。
演出现场:如痴如醉。魏东升 摄
演出现场:如痴如醉。魏东升 摄
    11岁那年我自己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告诉父母,我想成为一个一流的二胡演奏家,更想成为一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艺术家。13岁那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时很多同学都曾劝我放弃二胡这样一种难登大雅之堂的乐器,但我却下定决心要做发扬二胡的美丽天使。
    其实,我对二胡的热爱,部分也是被激将出来的。曾有两段经历给我刺激最深。一次是18岁时刚进大学那会儿,当被人问到我是学什么乐器的时候,一答“二胡”,对方马上流露出一种“这个女孩子完了,被毁掉了”的神情。我很不服气。我马晓晖就要让二胡的世界因为我而变得明媚、美丽、浪漫而多彩,看谁再敢说二胡是“乞讨者的乐器”。还有就是在崭露头角、出了点名以后,有人说,马晓晖只是台风好,形象好,架子比较唬人而已。我咬咬牙对自己说,要不被人说成“空壳子”,只有更努力丰富自己,证明自己。我全身心把自己交给二胡,就不用害怕别的东西。现在听起来,似乎有些幼稚和赌气,却为日后的多彩人生注入了动力。
    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我不断进取,稳步上升,从一个年轻的毕业生逐步成为众所公认的二胡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大使,将中国传统文化撒播到世界各地。
当看到台下数百名观众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观看演奏时,我真正感觉到,音乐是一个桥,二胡是一个桥,我自己也是一个桥,我要通过演奏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的文化和艺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世界了解中国古老艺术 ——访二胡演奏家马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