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杰耶夫:指挥从来不是轻松的工作
本帖最后由 一个诗人哦 于 2016-5-13 07:09 编辑捷杰耶夫是中国乐迷的老朋友,他在中国有不少外号:“指挥沙皇”——他是当今俄罗斯古典乐不二的权威;“牙签帝”——因为他总爱手拿一根牙签指挥;“姐夫”——因为他名字的中文发音酷似这一亲切的称谓。 今天下午,在《奥涅金》演出的百忙中,捷杰耶夫参加了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图兰朵》的首映仪式,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健谈的“姐夫”与大家聊了《奥涅金》和其他俄罗斯歌剧,他还谈了自己的指挥工作、年轻艺术家的培养以及对中国观众的印象。最后,“姐夫”不忘告诉大家,他也有姐夫。 谈谈这次在北京指挥《奥涅金》的印象吧。 这部剧在圣彼得堡刚刚上演过,这一次我们带着7个俄罗斯演员过来,而全新元素是和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和中国组主演的合作。特别是合唱团,他们是非常年轻、非常新鲜的血液。这部剧对管弦乐团音质的要求非常高,我们在一起合作每一场都有进步,在后面的合作中在指挥上还可能会有一些即兴想法。 从联排到演出,几乎一天两场的密度,对于大师来说相当辛苦,不知道您在马林斯基有这样密度的工作吗? 从我一开始学习指挥,我的父母、老师就从来没有告诉过我这会是非常轻松的工作。指挥家站在指挥台上就高于其他的乐手,他付出的努力也一定更多。对于大的歌剧院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有两组演员的时候。我并不一开始就暂停排练来调整乐团,因为有很多东西要关注和平衡,一般我从第二次排练开始纠正细节。两组演员一起演出很有趣,他们互相听、互相学习。俄罗斯的演员非常非常年轻,他们必须每天去听去学习,不断通过相互观摩去学习怎样让声音在剧场中反射。 这是国家大剧院第一次制作俄罗斯歌剧,你觉得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我们知道世界歌剧的传统在意大利、德国甚至包括法国,他们的歌剧在300年前就非常流行。而俄罗斯歌剧在20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欢迎。所以我毫不质疑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在未来会将更多的俄罗斯歌剧搬上舞台。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在过去的15到20年将超过20部俄罗斯歌剧搬上舞台。我了解到国家大剧院在过去6年积累了27部院藏歌剧,我相信在几年后就会达到50部。作为一家比较大的剧院,我希望制作的触角会涉及到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 在上世纪90年代马林斯基剧院来演出过《阿依达》和《黑桃皇后》,接着是2007年年底的《伊戈尔王》,再到今年的《奥涅金》。这么多年你有没有感受到中国的观众的成长? 对中国观众我不想用“成长”,我想说变化。我们去年演过斯特拉文斯基的3场音乐会,之前还有肖斯塔科维奇的8部交响曲。我很明显感到中国观众对音乐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未来我会带来普罗科菲耶夫。我非常有信心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听古典音乐,观众群会越来越宽广,我期待中国的好消息。我本人也是柴科夫斯基大赛的主席,我希望更多中国优秀的大提琴家、钢琴家等等来参赛。 除了《奥涅金》,有没有更多的计划? 我们对于当代中国作曲家很感兴趣,我们可能会有委约的新作品新歌剧,我们已经上演过盛宗亮的作品,将来可能会有进一步合作。 中国观众亲切地称你为“姐夫”,我们把你当成家里人,不知道你怎么看?每次排练你都板着面孔,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笑出来? 我自己也有两个姐姐,所以我也有姐夫。(笑) 当我看到好的表演的时候我就会笑。严肃和开心并不是对立的。确实有几件事情能让我很高兴,我们有了很多新鲜的演员,和这些年轻一代在一起,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能量。比如说制作《奥涅金》,我们寻找的演员不仅要好,还要年轻。在年轻一代演员中找到水平非常高的并不容易。但这次我们带来的演员都非常年轻,两年前他们在国内也无人知晓。马林斯基乐团里还有很多年轻的演奏家,他们刚刚在巴黎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15部交响曲,我们让年轻的乐手担任首席,我相信这对他们的提升是很快的。 忽然间有的到科普。感谢交流{:1_1:} 乱发帖,说唱摇滚没有指挥{:1_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