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sh5134 发表于 2016-4-26 05:53:24

80后广州仔终调出陈氏“钢琴标准音”

陈兆殷,广州人,1982年出生。28岁起任珠江钢琴厂KA厂厂长,2015年参加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钢琴调修工种总决赛,第一名。
你理解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陈兆殷:是种态度,主动的态度,将一份工作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如何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陈兆殷: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它的品质,而品质的核心在于工匠的制作精神。当企业开始将关注点放在品质上而不仅是营利上,工匠精神和企业精神都会随之而来。
右手拿着调音锤,左手按着琴键,陈兆殷弯腰低头,侧耳倾听按下琴键时发出的声响。此刻,悠扬的钢琴声与宽敞的厂房里的嘈杂机械声交织在一起,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陈兆殷。
直到所检测的琴键音色音调都准确无误,他才直起身子,将调音锤放置到下一枚轴弦钉上。继续按动下一格琴键。
这样的动作,每日要重复上千次。就这样,从学徒起步,陈兆殷用了8年时间,奠定了自己的“标准音”,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调律师。多年后,陈兆殷又与他的团队一起,打造出第一款广州制造的国产高端钢琴,并得到国际的认可。
1999年,17岁的陈兆殷,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珠江钢琴厂实习。从钢琴的木胚开锯开始,到全面接触击弦机和键盘组装工艺全流程,在工厂当学徒的陈兆殷,日以继夜地与钢琴的8000多个零件打交道。
当学徒就是出名的拼命三郎
实习期满后,自小学习竹笛、乐感出色的陈兆殷被分配到总装配厂做调律师。那时,陈兆殷就已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经常因为没有调好一台钢琴而错过了午饭时间。对这种在别人看来枯燥的工作,陈兆殷却自得其乐。
那时,每天经陈兆殷手调律的钢琴有30台,每台立式钢琴有200多根琴弦,而每台钢琴从生产到出厂,需要经过5次调律,而每次调律需要30—50分钟。一连串数字背后是无止境的重复。
如前辈之一的珠江钢琴厂客户服务部总监吴智杰所言,如果调律师想的话,是可以偷懒的,你可以只做到标准,达到60分,客户就已经满意。但若你再用心点,可以做到极致,达到90分甚至100分。而陈兆殷在他师傅眼中,是要把每一台琴都调到最佳状态才肯罢休的工匠。
“调律是制作一台好钢琴最基础的部分,我想用更多的时间把这个基础打好”,就这样,当同期的工友大多已转去其他行政岗位的时候,陈兆殷却向工厂提出,想继续留在生产线上。
当然,生产线上重复乏味的“计件工”,偶尔也会让陈兆殷产生放弃的念头。尤其当拿着调音锤的手长满了茧子,胳膊酸痛得难以抬起的时候,陈兆殷也会开始迷茫,作为一名调律师的将来。但他告诉南都记者,有个“幼稚”的念头一直在支撑着他:“国内的演奏用琴大多是来自外国品牌,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部高端的国产钢琴?”
历时3年参与高端钢琴试制
一直以来,珠江钢琴销量虽大,但走的是大众化路线,即做的是“大路货”,品质尚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
2006年,珠江钢琴厂将研发高端钢琴的任务交到技术部,并特意邀请德国钢琴设计大师洛塔尔·托马,钢琴制作大师史提芬·默勒、安德鲁、坎贝尔、霍泽等人来到广州,参与到高端钢琴的重点开发和试制工作当中。
技术部从各个厂区抽调业务能手,陈兆殷成为其中一员。陈兆殷一方面抓紧机会向大师学艺。一方面开始思考如何将欧洲钢琴的传统工艺与厂内现有的中低档钢琴的规模化生产相结合。多年来在生产第一线上积累的经验,终于让陈兆殷在这个项目上大显身手。“当你知道怎样的修理能让钢琴发出最美的音色,你就可以倒推回去,哪些零件上的设计和制作能提升钢琴的品质。”
为了更好地和这些大师交流,在有翻译的情况下,陈兆殷还自学了英文。“配备的翻译只是负责日常生活,对音乐方面的专业术语并不了解”,为了降低沟通上的误差,陈兆殷将业余时间都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中。
陈兆殷还记得,那段时间,为了打造国产最高端的钢琴,只是一个小小的弦锤,研发团队就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去研发,“因为一个品质好的弦锤,即使在钢琴使用多年后,依然能通过调修,使钢琴保持最佳状态”。而那只是钢琴8000多个零件之中的一个。
历时3年多,第一台由珠江钢琴厂生产的高端钢琴恺撒堡试制成功。
“走南闯北”的最年轻的厂长
紧接着,技术部的领导向上引荐陈兆殷。通过层层的审核,陈兆殷最终成为这条新的高端钢琴生产线的负责人,成为了K A (恺撒堡)厂厂长,当时他只有28岁,是珠江钢琴厂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厂长。
KA厂初建时,只有一个十几人的团队,而当时领导的要求是,每个月需生产出20台恺撒堡钢琴。陈兆殷笑称,恺撒堡这条生产线的建立,可以说是钢琴中的“新加坡”,规模小、效率高、执行能力强。
这个刚组成的团队,即使是技能高的工匠,也没法一下子熟习高端钢琴的制作理念。于是作为厂长的陈兆殷,关于钢琴制作的那根弦一直紧绷着。每一步都边指导边亲自上阵,即使员工已经完成了那一步工序,陈兆殷也要亲自再过一遍。
如今,陈兆殷的团队已扩展到40多人,平均年龄40岁,多是从各部门调派过来的精英,也有一些90后新人的加入。经过两三年的培训,陈兆殷认为最重要的制作高端钢琴的理念和意识已在团队中树立起来。
完成生产任务之余,陈兆殷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这部钢琴推广出去。那段时间,陈兆殷陪伴着恺撒堡钢琴走南闯北,走访各地的音乐院校,在每一场演奏会前亲自为钢琴调律,演奏会后倾听师生们对钢琴的反馈。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在新疆举行的周广仁音乐夏令营,陈兆殷只身一人背着20斤重的调音工具,从兰州出发坐了20小时火车穿越戈壁滩到达新疆,只为了调好那一台钢琴。
“广州好声音”渐渐响彻国际
2011年11月,陈兆殷跟随中国商务部奔赴欧洲马耳他总统府,为活动使用的钢琴进行调修与维护。而那一台恺撒堡钢琴,直到现在仍在马耳他总统府的夏宫里,在宴会上演奏出亮丽的旋律。
2012年,恺撒堡钢琴完成了在国际展会上的首秀。第一次参与美国洛杉矶乐器博览会,那是世界三大乐器展之一。美国钢琴行业协会每年都会在乐器展自发组织一次盲选,参选钢琴的牌子标志都被遮挡起来,由各地的琴行负责人亲自弹奏检验,以音色和手感去评选。同场比拼的除了恺撒堡,还有其他国际一线品牌。
这是最公平的一次无差别比拼,而那次,作为新人首次亮相的恺撒堡钢琴得到现场80%演奏者的青睐。“中国好声音”完成了一次完美的突袭,让许多外国钢琴厂家震惊。中国竟然也能制作出高端钢琴。
在行业内打响名堂之后,恺撒堡演奏会用琴开始进入国内的主流音乐会,成为金钟奖等音乐大赛的指定用琴。
去年,珠江钢琴全系列产品获得2015年M M R (经销商最喜爱奖项)年度最佳声学钢琴奖。这是历年来M M R第一次为中国钢琴品牌全系列产品颁发此奖项。
“感觉自己就像钢琴的随从”
不用出差的周末,陈兆殷就背着那20斤重的调音工具行走在广州城内,为其多年积累下的用户调修钢琴。他说,就像个歌手一样,即使以前歌喉再甜美,久了不开口谁也没法担保歌声依旧。手艺就是要常练常新。调律师的身份,他从未放弃。
回到工厂,除了管理工作,他依然活跃在生产前线。在位于增城香山大道的新厂房里,陈兆殷参考外国作坊的模式,为自己准备了一间钢琴工作坊。这样既可作为传授经验、培训售后服务人员的课堂,也可作为他平时为钢琴修理调音的工作室。生产出来的恺撒堡钢琴,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都会被推进这间“手术室”,由他亲自操刀。
“调律贯穿于整个钢琴的制作”,陈兆殷介绍道,以手工制作为主的高端钢琴比以往流水线生产的钢琴对调律的要求更高。
陈兆殷笑称,有时觉得自己就像钢琴的随从,钢琴到哪,他就到哪,随时提供服务。但渐渐地,他发觉,好的调律师除了要关注钢琴,更应该关注演奏者的需要,成为他们的知音人。
刘诗昆挑中他调律的钢琴
“每位大师对不同钢琴的触感都有个人化的喜好,例如琴键的灵敏度,手按下琴键时的深浅轻重,这些都会对乐曲的演奏效果产生影响”,陈兆殷介绍道。所以,每一场演奏会,调律师都要提前半日到现场进行调试,“平时出厂的钢琴是有调音标准的,而为演奏家调音则是在标准以上根据他们的主观要求作出改变”。而这种演奏会的技术服务追踪,需钢琴厂内最顶级的调律师才能担任。
记得恺撒堡钢琴刚推出时,中国钢琴大家刘诗昆来广州的一个音乐颁奖礼上演出。珠江钢琴厂推出了7台由不同人调律的恺撒堡钢琴,供大师挑选作为演出乐器。陈兆殷是其中一位。
此前曾与刘诗昆合作,陈兆殷记得刘大师偏爱铿锵澎湃、有爆发力的表现方式,因而他从钢琴的手感和音色出发,全方位迎合大师的喜好。最终,刘诗昆选中了陈兆殷调律的钢琴。陈兆殷称,这是对他技术的肯定。
去年,陈兆殷在广东省职业技能大赛钢琴调修工种技能竞赛中获得冠军。
南都对话
做高端产品时我们是从负分开始
南都:面对被欧洲厂家垄断的高端钢琴市场,带着恺撒堡走出国门时有过担心吗?
陈兆殷:有,会紧张,不知道反响如何。但对工艺是有信心的。在美国洛杉矶乐器展的盲选过程中,我一直站在场内看,手心都冒汗了。好评如潮,竟符合心中理想,但也有一点出乎意料,努力没有白费。
南都:那次成功之后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陈兆殷:西方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别人也许是从零分起步,但人们对于“M adeinChina”以往的刻板印象,让我们在做高端产品的时候,是从负分开始。如何一步步把分数争取回来,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必须扭转这一印象,中国制造也可以是品质的保证。
南都:目前恺撒堡钢琴和国际一线品牌的差距有多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兆殷:差距主要在制作团队上。高端钢琴依靠人工比较多,外国发展这个行业的时间比较长,具有优势。而目前我国团队的磨合程度仍有待提高,团队的技能技艺需要细化和锻炼。
南都:那要如何解决这“工匠”问题?
陈兆殷:目前珠江钢琴集团内部正在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会从各部门抽调技能较好的员工进行一到两年脱产培养,全方位学习钢琴制作的各个工序,还会不定期聘请国外同行中的资深技师交流培训,亦会选派员工到国外学习。希望培训出具备跨岗能力、综合素质强的现代工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后广州仔终调出陈氏“钢琴标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