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音乐会好在哪里?
2015年中央电视台导演陈月构思了一场由十位“80后”大歌唱家组成的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光荣绽放”音乐会,2016年元旦期间连续播放了多次,在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其中不少人连续收看了三次以上,一致称赞这场音乐会百看不厌,并要求连续播放。这场音乐会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这十位歌唱家是中国杰出的老歌唱家。他们的名字是:郭兰英、李光羲、胡松华、方初善、任桂英、罗天婵、刘秉义、叶佩英、姜嘉锵和于淑珍。他们是中国经典歌曲的首唱者和传播者,是经过历史检验、自然淘汰中脱颖而出的一代精英。他们演唱的歌曲是近百年来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歌曲。这些老歌唱家的演唱方法经过多年的千锤百炼和创新,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使后继者略逊一筹,难以超越。
为展现老歌唱家当年的演出画面,中央电视台工作人员专门查看了每首歌当年的演出盛况,并将这些资料插入演出中。用对比的手法,让观众了解四十年前歌唱家的风采和魅力,同时还出现了与歌曲历史相关的真实画面。
这些歌曲中的大多数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实际上是新型的民族歌曲。它和原生态的民歌、民间音乐最大的不同是经过作曲家对原生态素材的精心加工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应该把这些歌曲看成是新型的民族音乐。寻其根,它不是来自“摇滚”,不是来自“爵士”“迪斯科”,而是来自于中华民族中的五十六个民族。它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它是扎根于中华民族音乐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营养,而不是相反。歌剧《洪湖赤卫队》、《江姐》、《红珊瑚》,舞剧《红色娘子军》、《长征组歌》中的著名唱段以及改革开放后创作的《走进新时代》、《十五的月亮》《在希望的田野上》等均属此类。新型的民族歌曲应当看成是歌曲百花齐放中的牡丹花,是中国民族歌曲的升级版。我们需要创作更多的新型的民族歌曲,媒体要大力宣传高质量的新型民族歌曲。要充分发挥音乐对青少年和全体人民的教育功能和高尚的娱乐功能。要把十大歌唱家尚未完成的使命让新的一代继续完成。
“80后”一词有双重含义,第一重含义是指十大歌唱家都是年过80岁的老人。电视台为了保证音乐会更加多姿多彩,特别邀请了陈小朵、刘和刚、王传越等多位80后的歌唱家与老歌唱家同唱一首歌,导演陈月、指挥家夏小汤也都是80后,这是“80后”第二重含义。这些青年歌唱家多为国内外大赛获奖者,他们是新一代的精英。他们的年龄比老歌唱家小五十岁,隔代同台演唱,声音更有活力,舞台更有朝气。
青年歌唱家要向十大老歌唱家学习什么?
1.学习他们为祖国人民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他们在青中年时期的演出是没有报酬的。改革开放后,他们中的部分人主动参加慰问革命老区的艺术团,也是不计报酬的。他们中的任何人,从来没有因为报酬低而罢演。难道不值得青年歌唱家学习吗?
2.学习他们一丝不苟的钻研精神,每当他们演唱一首新歌,都是逐字逐句的仔细分析研究过,而且经常向作者请教。在排练过程中,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直到尽善尽美为止,这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3.学习他们刻苦学习民族传统艺术的精神。郭兰英从小学习戏曲,吃尽了苦头。胡松华走遍了内蒙大草原,向牧民学习原生态的长调。所以胡松华的《赞歌》、郭兰英的《小二黑结婚》,至今无人超越。人们常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我还记得当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共同接见了外宾之后,第二天上午,周总理在《人民日报》上看见陈毅发表了一首与接见外宾有关的新诗。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我周恩来为什么写不出来,陈毅为什么这样快写出来了?可见只有长期积累,才能偶然得之。”这段话告诉我们,不能有侥幸的心理,只有通过长期的积累,才能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4.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叶佩英和姜嘉锵等歌唱家将外来的美声民族化,敲开了建立中国美声学派的大门,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推广。郭兰英将戏曲、民歌、新型艺术歌曲的演唱法三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创新更值得青年歌唱家学习。
上述四种精神是值得人们,特别是青年歌唱家学习的精神财富,也是事业成功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