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歌剧导演教我的表演经
编者按:针对当下许多年轻歌剧演员“唱功好,表演弱”的现象,本报于上期刊发了《唱功出色,更要演技了得》一文。女中音歌唱家侯震一在阅读之后深有共鸣,特别撰文与大家分享她自己的歌剧表演心得。“透彻地理解人物的每个字和每句话,并真情实感地讲述出来,(歌剧)表演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尼克勒每次排练新剧都会拿出很多时间跟歌手坐在台下一起逐字逐句阅读分析歌词和剧本。歌剧剧目大多是意大利语、德语或法语,每个歌手都会碰到非母语的剧目,又牵扯到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所以他认为先学好歌词,理解剧中人物的每句对白,是一切表演的基础。特别是宣叙调,歌词非常多,内容信息量大,很多重要的故事情节发展和起承转合,都要依靠宣叙调来完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也往往在宣叙调中呈现得最多。因此尼克勒导演非常重视上台前的“读本排练”(读歌剧剧本的排练),参演歌剧的歌手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他就让每个歌手先用自己的母语翻译并且朗诵歌词,直到语气和情感表现自然了,再带入原文朗读,最后再加上旋律演唱。这个步骤看似繁琐,但是效果奇佳。
“当你唱到某个字却忘记它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情感便不可能存在了。透彻的理解和牢记角色的每个字、每句话,是表演的基础。”这是他最常提醒我们的话。
“身体是你们的乐器,不管演什么角色,都要保持身体的松弛和打开。”
2012年,尼克勒为我们排练亨德尔的歌剧《阿利奥丹特》,我在剧中扮演反面角色Polinesso,俗称大反角,是一个阴谋家,为了体现这个人物性格,导演为我设计了很多表现阴险毒辣的戏份和肢体动作,当时对我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经验全无的我排练了两周就开始觉得嗓音和身体过度疲劳。后来导演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一再提醒我说:“你表演用力太多,肌肉太紧张,这样不仅会影响表演还会影响声音的质量。”歌剧演员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演员,就在于要把唱歌与表演相结合。美声唱法讲究运用身体,声带只是发声的器官,整个身体才是共鸣箱,如果我们的身体肌肉紧张僵硬,相当于共鸣箱被破坏。而且肌肉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身体其它部位肌肉紧张也会使得喉咙和声带紧张,带来的后果就是歌唱的音量打折扣,音色也变得不自然。像《阿利奥丹特》这样的巴洛克歌剧,大多会有大量的花腔炫技唱段,如果不能够让身体保持松弛弹性的状态,那些高难度的花腔很难完成好。另一方面,演员身体紧张的状态也会“传染”给观众,观众在长时间观看紧张、用力过度的表演后,会觉得精神疲倦。因此导演说,不管是什么样的角色,我们首先要保持歌唱乐器的松弛和弹性,通过表演技巧的训练,做到既保持声音的健康,又能够体现角色的性格色彩,这才是合格的歌剧演员。
“歌剧舞台永远是假设场景,但我们可以在脑海中构想真实的情景,表达真实的情感。”
歌剧舞台是虚拟的,即使是再逼真庞大的道具,观众也都知道那不是真实的,歌剧人物的生死离别,角色之间的各种关系,也都是故事。对于歌剧演员的挑战是,如何利用这样的假设情景表现出真实的情感,并把观众带入到真实情感当中,这就要靠演员的想象力和演技了。几年前尼克勒导演在给我排练罗西尼歌剧《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中的咏叹调“Cruda Sorte”(残酷命运)的时候,只开头一句“残酷的命运”几个字,就翻来覆去排了很多遍,他却都不满意,因为他没有从我脸上的表情感到剧中人物的命运很残酷。后来导演通过描述歌剧故事发生地的情景,讲述意大利和阿尔及尔两地风土人情的巨大反差,情景代入,让我在脑海中看到阿尔及尔绵延无边的沙漠中的宫殿,想象可以听到海浪敲打船身的声音,想象沙漠中烈日灼烧皮肤的触感,想象自己远离家乡,冒着生命危险千辛万苦来到荒蛮之地的心情等,最终当我的想象力构建的情景够丰富,冲击力够强烈的时候,整个肢体语言和表情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有它的原由,在舞台上不要做任何没有意义的多余动作,无论大小。”
歌剧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是观众关注的焦点,多余和重复的动作,缺乏真实感的表情,只会误导观众的注意力和思维,大部分歌剧导演都会强调,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动作,那么宁可选择不做。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学习,思考每一个动作的逻辑,先后顺序,通过练习细节,到了舞台上才会显的真实和自然。
“分解练习,一个表演的动作之所以真实并且有表现力,是因为符合正确的逻辑。”
尼克勒在训练歌唱演员的表演基本功时,每次必做的练习就是简单动作的分解,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舞台上的转身动作,看似简单,但如果做得不对,就会显得很假。符合逻辑的转身动作,是眼神先动,眼神带动头部的转动,头部转动再带动上身的转动。如果顺序颠倒或者头部和身体一起转动,就会失真。其实类似这样的练习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举一动来观察学习,这样积累和塑造出来的表演技巧才是最扎实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