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弦琴并不孤独
——专访青年演奏家雷滢“虽然叫独弦琴,但它并不孤独,因为有这么多人为它创作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好听的乐曲,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雷滢
独弦琴,是流传于广西沿海地区的一种京族古老的弹拨乐器,只有一根弦,却能奏出柔和明亮的音色,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婉转悠扬的曲调,能让听者嗅到大海的气息,又能感受其中表达的百转千回的情感。在民乐中,独弦琴可以作为独奏和伴奏、合奏乐器使用。雷滢是中央民族歌舞团的独弦琴独奏演员,也是目前北京国有院团中唯一一位独弦琴青年演奏家。采访她那天,北京是严重的雾霾天,这样的天气激发了她之前从没想到过的一个比喻:“独弦琴音色很柔美,像雾像雨又像风,有雾的朦胧和浪漫;像雨一样能滋润内心;像风,能吹去惆怅和烦恼”
一根弦上弹出乐曲的“秘密”
“你看我用右手特别简单地拨弄一下琴弦,就能发出声音,其实这真的很难,右手弹的那一下,其实需要有两个点同时触碰琴弦,快了慢了轻了重了,都不可以。这就是演奏独弦琴的‘小秘密’。”雷滢介绍,右手弹拨琴弦时,左手要通过摇杆去控制音高,因为独弦琴没有固定的音高,音的高低完全靠演奏者用耳朵去听,然后去控制。
雷滢是壮族,出生在广西南宁,从小家里音乐氛围浓厚,培养了她对民族乐器的兴趣。在广西艺术学院附中读书时,在一次演出活动中偶遇独弦琴,随后就拜师学习演奏这个乐器。年少时不经意的选择,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雷滢日后的演奏生涯。后来,雷滢考到北京,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二胡演奏,但一直没有放弃独弦琴。毕业后,她考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团。2001年加入了后来火遍大江南北的女子十二乐坊,她带着独弦琴走遍国内外演出,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独特的民族乐器。
2002年,她将独弦琴带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当年的新春音乐会。“在那之前我没有去过那么大的舞台,金色大厅现场氛围很严肃,真的是掉一根针都听得到。我当时年纪也小,这件少数民族乐器也是首次亮相金色大厅,作为一名独奏演员,压力很大,但硬着头皮也要上。”雷滢回忆:“当时给我们走台的时间也不多,匆忙走了一两次就正式演出了,但国外观众反响很不错。他们觉得很不可思议,特意到后台让我展示是怎么在一根弦上弹出曲调来的。”
从中学开始学习独弦琴,这个乐器已伴随雷滢多年。在她看来,独弦琴是她的幸运之琴,也是幸福之琴,“它跟着我,我跟着它,到世界各地演出,走了很多地方,也感受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和文化。”
尝试创新,丰富独弦琴的表现力
京族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用独弦琴为他们的即兴演唱伴奏,也弹一些小曲小调。独弦琴的传统曲目有《海韵》《思念》《过桥风吹》《穿针引线》等。在雷滢看来,它虽然是一种少数民族乐器,但可以尝试在本民族的音乐之外,演奏更多风格的乐曲,这样受众群也会更广。
多年来,她致力于这样的尝试,用独弦琴演奏多种风格的乐曲,包括改编的和原创的。比如《亲密爱人》《秋意浓》《梵天》《风》《南歌北调》等曲目,尝试将独弦琴与现代流行音乐和电子音乐等融合。
2001年,刚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的雷滢代表团里去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器乐大赛,该团的作曲家杨一丹根据独弦琴的特点,以广西京族的民间音调为素材,创作了独弦琴独奏曲《心弦》,完整版时长有7分钟。“不同于独弦琴以往演奏的小曲小调, 《心弦》这部作品有器乐化的旋法和构思,也突破了独弦琴的一些演奏手法,开创了轮指、敲击等新技法,丰富了独弦琴的表现力。”雷滢表示,《心弦》的诞生,也使得独弦琴这门少数民族乐器在舞台演出中有了专业的独奏曲可以演奏。
演奏技法上的创新和新的原创曲目相伴而生。由作曲家吕鸿来创作的《红面纱》,是一首风格性很强的乐曲,演奏中有很多半音,乐曲采用了独弦琴传统曲目中不常用的节奏型风格,演奏时左手要大幅度地摇杆。雷滢介绍:“独弦琴是泛音乐器,演奏的曲目风格节奏比较缓慢,擅长营造空旷缥缈的意境。《红面纱》这首曲目,对于演奏者来说要解决的问题是独弦琴泛音与速度的矛盾,对于只有一根琴弦的乐器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尝试演奏不同风格乐曲的过程,也是独弦琴尝试和其他不同乐器合奏的过程。“乐器之间的搭配,就像搭配衣服一样,不同的搭配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如果作曲家对独弦琴和其他乐器很了解,让它们搭配起来演奏可能会很好听。”雷滢举例,有一首乐曲《大地轻声》,是以独弦琴为主旋律,加入了二胡、扬琴、古筝、琵琶和笛子,“整首乐曲非常美”。另外一首《海天一色》,首次尝试将独弦琴和西洋乐器大提琴搭配,以交响乐做背景。
今年1月,在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新年音乐会上,雷滢用独弦琴演奏了《南歌北调》,由北方的《鸿雁》和南方的《刘三姐》构成,两把马头琴做伴奏,加上女声小合唱。她认为可以多做这样的尝试,“如果不尝试,就不会知道独弦琴适合什么,永远停留在以前自弹自唱的民间小调里,走不出去”。
第一个被录取的女子十二乐坊成员
雷滢是女子十二乐坊的第一代成员,从2001年到2010年,她在乐坊待了10年,演奏独弦琴和二胡,经历了乐坊从创建到辉煌的过程。2001年,当时已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工作的她,听说女子十二乐坊要招成员的消息,就去考试了。她回忆:“考场是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礼堂,应考的人很多,请了民乐界的专家做评委。我把二胡还有家乡的乐器马骨胡、独弦琴都带去了。”在考场上,她分别演奏了自己带去的三种乐器。后来,女子十二乐坊的创建人王晓京告诉她,当时就觉得独弦琴很特别,音色也好听,她是第一个被他们决定录取的考生。在女子十二乐坊的十年间,只要有专场音乐会,就一定会有雷滢弹奏独弦琴的身影。
女子十二乐坊创建后,这个由13个年轻女孩组成的中国民乐团很快走红,让民乐走进大众视野,并走向了世界。雷滢回忆,在女子十二乐坊演出最多的那几年,一年当中她在北京度过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每个月都会去国外演出。
去年9月,雷滢在北京民族剧院举办了《独一无二》独弦琴独奏音乐会,女子十二乐坊第一代成员都来助阵,二胡、笛子、琵琶、扬琴等民族乐器齐上场,演绎了《楼兰少女》《自由》等乐坊曾经的经典曲目。像当年在台上一样,每人都身着鲜亮的红色衣裙,演绎时的激情也一如既往。“因为是我的第一场独弦琴专场音乐会,姐妹们都很高兴,说一定要来现场加油助阵。”雷滢说,“我们在一起演奏的时间很长,有很深的默契。在我们的演奏历史上,有时候在台上出现了一点小瑕疵,只需要一个眼神,别人就能帮你弥补过去。”
2014年,雷滢出了一张名为《雷滢-独弦》的独弦琴专辑,并获得了年度发烧唱片奖。专辑中收录了《秋意浓》《小夜曲》《南海姑娘》《水乡晨曲》《在水一方》《菩萨蛮》《红面纱》等曲目。她说:“虽然叫独弦琴,但它并不孤独,因为有这么多人为它创作了各种不同风格的好听的乐曲,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