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英中:创作不只是写歌 要写出内心渴望的声音
首届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颁奖音乐会刚刚在芬兰举行,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昌英中受邀参加,其创作的合唱歌曲《HIMALAYA(喜马拉雅)》从600多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该比赛第三名。据了解,《HIMALAYA(喜马拉雅)》是中国乃至亚洲唯一获得奖次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HIMALAYA(喜马拉雅)》还在颁奖音乐会的舞台进行了世界首演,引发热烈反响。昌英中教授载誉归来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国际作曲比赛中获奖 被赞将雪山搬到芬兰
初见昌英中教授,他朴素的穿着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对我而言,今年3月25日是意义非凡的一天。当我得知《HIMALAYA(喜马拉雅)》获得第三名时,我几乎坐不住了。自己的创作能力得到国际认可,是件很让人高兴的事。当我看到获奖通知上写着‘From China’(来自中国),我别提多自豪啦!”说起获奖经历,昌英中一脸兴奋,他告诉记者:“西贝柳斯是芬兰著名音乐家,今年是他诞辰150周年,首届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成为纪念西贝柳斯诞辰150周年活动的主旋律。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合唱类比赛分别进行了初赛、复赛和决赛,最终决出第一名(一位)、第二名(并列两位)以及第三名(一位)。”
谈及在芬兰的首演,昌英中激动地说:“《HIMALAYA(喜马拉雅)》的演出获得在场观众的热烈反响,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把我围在大厅里。有一个观众对我说,在芬兰虽然拥有广袤的森林,却没有雪山,他感谢我把真正的雪山搬到了芬兰。”据了解,芬兰广播公司对此次颁奖音乐会进行了全程录播,当地最大的瑞典语报纸《首都日报》还给予了整版报道,并特邀资深乐评人Mats Libieroos 对音乐会的作品进行评论,她在其中说道:“就我自己而言,我把第二名颁给第三名昌英中。”
用音乐做桥梁 打造世界旋律
《HIMALAYA(喜马拉雅)》获得如此好评,究竟有着怎样音乐魅力?见记者好奇,昌英中认真地介绍起来。“就喜马拉雅自身的地理属性,它具有世界唯一性主题。因此我认为,它的雄浑壮美、深厚广博孕育了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喜马拉雅文化。合唱作品《HIMALAYA(喜马拉雅)》努力挖掘和展示的,就是这种文化的内涵。”光说不过瘾,昌英中还拿出《HIMALAYA(喜马拉雅)》的CD,他一边播放一边说:“这首歌中,12个声部相互搭配,歌词很少,除了喜马拉雅、吉祥、月亮等词语外,整首歌由最原始的发声组成,比如啊、呜、哦等。”
“HIMALAYA哟……”听着美妙的旋律,记者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伴随着歌曲中空旷而有力的男声,记者仿佛被带到了喜马拉雅的山顶之上。歌曲中,钢琴不只是伴奏,而是更多地用来表达情感,定音鼓时高时低的敲击声,为曲调增添了别样的魅力。闭上双眼聆听,每一段旋律都仿佛穿过山间的丛林,并留下清脆的回响。“歌词有时会束缚听者的想象空间,这也是纯音乐或交响乐往往能直击心底的原因。《HIMALAYA(喜马拉雅)》正是摆脱了文字的约束,单纯地用音乐作为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我想这就是属于世界的旋律。” 昌英中说。
准备步入流行音乐圈 要创作新的流行曲风
在《HIMALAYA(喜马拉雅)》之前,昌英中曾尝试过多种音乐创作,如童声合唱《熊猫的摇篮》、混声合唱《吉祥阳光》、大型音乐剧《格萨尔王》等,都获得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在歌手容中尔甲的背后,在歌曲《神奇的九寨》的背后,在电视剧《下课了,雄起》背后,昌英中都是一位最强有力的推动者。在音乐创作上的执着,也让昌英中收获了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银奖、四川省“巴蜀文艺奖”等若干国家级和省级奖项。
“我写过很多歌曲,可是创作不只是写歌,创作要写出作曲家内心渴望的声音。”说到这,昌英中还给记者举起例子,“就像《HIMALAYA(喜马拉雅)》,它追求的是用人的声音元素来构建交响化形态或室内乐化形态,它带给人纯音乐的美妙感受,而不受文字和语言的局限,所以能跨越国界引发听众共鸣。”昌英中告诉记者,“我1988年在川音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一开始断断续续接到一些影视或传媒公司的邀请,为他们的音乐剧、影视剧等写歌。如果要说我的代表作,《HIMALAYA(喜马拉雅)》和之前创作的《旋文》《月光下的经幡》才是。”昌英中还向记者透露,接下来他还准备步入流行音乐圈,“我要创作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流行曲风,让它成为我的第二首《HIMALAYA(喜马拉雅)》。” 讲什么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