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969084 发表于 2015-11-21 09:52:49

不搞笑不电影

不搞笑不电影
文·弱 水
    ■随想随录
    我是在一个叫格瓦拉的网站购买的电影票。这个网站特贴心,电影开始前发短信提醒你高峰期要提前到电影院取票,电影结束后提醒你回复数字发表评论。关于《港囧》的评论问题是:笑哭几次?关于《夏洛特烦恼》的评论问题是:笑出几次腹肌?我突然明白,笑,是现在评价电影的唯一指标。笑的次数越多,电影的精彩指数越高,当然,据统计,票房也与此正比飙升。
    这两部电影的观影过程,的确是笑声不断。那些笑声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明亮地响起时,仿佛有些失控,在我听来,感觉怪异。孩子在我身边,几次都哈哈大笑,旁若无人,我不得不提醒她小声点。而她却不解地问我,你怎么不笑?
    那些夸张的小品式的表演,精心设计的包袱,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博取观众一笑。而配合的观众,到此时便应该默契地会心一笑,不,是开怀一笑。笑一笑,十年少。为什么不笑呢?况且人家如此出力卖命地博你笑,逗你乐。所以,笑,才是电影消费的直接商品,而所谓价值观、审美、艺术,不过是买一赠一的那个赠品。
    《港囧》和《夏洛特烦恼》虽然采取了不同的叙事,但表达的却是同一个主题,一个男人在初恋和婚姻的错位、梦想和现实的分裂中,也就是所谓的“囧”和“烦恼”中,幡然醒悟,最终回归婚姻、安于现实的主流价值观。不同之处在于,《港囧》中,男主人公与初恋情人总是差一个未能实现的吻,使影片带有了宿命的色彩。爱情是梦想,婚姻是宿命。男主人公在经历种种风波之后,与初恋情人重逢之时,却也是正式分手之时。初恋童话虽然破灭,男主人公却获得了妻子为自己在法国购买的昂贵画室,使得曾经放弃画家梦想身为内衣设计师的男主人公重新拥有了梦想的可能。显然是一个男导演为男人设计的大圆满结局,爱情、婚姻、事业、梦想,最终一举握在男主人公掌中,简直是文艺男成功的典范。但这样的结局,使得影片着力要表达的生活的囧,被命运的翻云覆雨手轻轻化解,而成为真正的被设计的搞笑的噱头。昆德拉曾说,“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电影同样也是。“囧”本来可以作为生活的常态,留给观众一道无解的意味深长的难题,但这个大圆满结局让观众停止了对生活的思考,留在了被搞笑的快乐中。
    《夏洛特烦恼》讲述了一个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的落魄男,在一次醉梦中,梦回青春,过了一把英雄梦的瘾的故事,颇有点类似古代的黄粱一梦。醉梦给予男主人公的启示是,英雄也有英雄的烦恼,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真情,所以不如放弃不切实际的英雄梦,安于自己小人物的现实。而男主人公梦醒之后,不分场合粘在妻子身上的形象,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的紧紧拥抱。这样概述似乎简单了点,但就是这么简单。尤其影片的结尾,简单得让人有才华不足草草了事之感。当然你可以说,影片植入了诸如青春、爱情、时尚、摇滚等等古典的和现代的元素,具有对过去时代的感伤和追怀,以及对浮华虚无的现代的批判和反讽,但当它们仅仅停留在元素的层面,便依然只是搞笑的噱头。
    消费主义时代的电影,全民娱乐时代的电影,搞笑才是王道,搞笑才是票房。不搞笑不电影。生活在“囧”和“烦恼”中的人们,观看着荧幕上别人的“囧”和“烦恼”,或许真的会得到一些快乐。毕竟,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一场场捧腹大笑,一次次刷新的票房记录。人前背后,都是快乐的表情。什么价值虚无主义,什么严肃认真的理性精神,且让路,让我开心笑一回,让我一次笑个够。

mzzvr 发表于 2016-12-24 09:17:27

我分享了,谢谢楼主发布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搞笑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