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看中国人内心
蒋一谈是文坛新人,却也是位老手,2009年1月,40岁的他才开始写作短篇小说。时至今日,他已经完成了数本短篇小说集。《庐山隐士》是其中最新的超短篇小说集。何为超短篇小说?作家又想从这一次文体的改革与创新中表达怎样的对文学的回馈与追求?日前,本报记者电邮采访了作者——《庐山隐士》
蒋一谈 著
作家出版社
我们总是在追逐目的地的旅程中,丢掉看风景的心。俗世生活缓慢而安稳,一如蒋一谈的笔下。6年,27篇,几十字、几百字或者几千字,《庐山隐士》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微笑着,带你洞悉人间烟火,领略温情与困惑。
蒋一谈,1969年出生,小说家,出版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图时代公司创始人。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伊斯特伍德的雕像》、《鲁迅的胡子》、《赫本啊赫本》、《栖》、《透明》等。《庐山隐士》是他最新的超短篇小说集。曾获得首届林斤澜优秀短篇小说作家奖、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南方阅读盛典”最受读者关注作家奖。
问:您至今已经出版了6本短篇小说集,这次的新作《庐山隐士》是一本超短篇小说集。这是您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吗?它与您以前的短篇小说集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对我而言,这次写作是一次探索和创新,但是从文学的历史角度来说,我只是在遵循写作的传统。我之前的作品多偏重于现实主义,我想多写一些既不是现实也不是超现实的作品。这本作品里,有历史、有寓言、有悬浮的生活碎片、有荒诞的经历。我觉得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当代中国太多了,甚至有点泛滥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看中国人的内心和生活情境。
问:这本小说集的题辞引用的是波德莱尔的名句:“人生是一座医院。”波德莱尔曾借这个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性之恶,说我们都在医院治病,想着调换床位。也有人因此把您的这本新作称为“中国版的恶之花”,您对此认同吗?
答:我没想过这个话题。我引用这句话,因为这句话的意义非常丰富。我和十几个朋友交流过,他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各不相同。
我记得第一次读完这句话时,我想到一个场景,并在本子上写了几句读后感:我躺在病床上,拿着医生递过来的出院通知单,喘了一口气,我又完成了一件老天爷交给我的任务。人生在世,承受苦和痛是日常生活的常态,而这影响了我的写作心态。
问:这本书里的《村庄》、《庐山隐士》等短篇另辟蹊径,用禅语般甚至有些诡异的文字敲打着读者的心灵,这是否就是您所提到过的“在火焰中洗手洗脸”?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写作是遗忘自己的过程,是和自己的幻念对话,理想状态就是融为一体,就像欲火焚烧。但是,这种状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写作本身与冥冥之中的命运相关联。一个写作者,能否遇见理想中的故事和人物,由命运决定。
我写“在火焰里洗手洗脸”这句话,是想提醒自己,我还处在写作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写作问题需要解决,或许此生都达不到和作品真正融为一体的境界,但我努力了也就不会有遗憾了。
问:您一直致力于创作“独到而安静的作品”,这会不会阻碍读者对您文学作品的接受?
答:我为自己写作,同时也想为内心里的那些读者写作。我不知道他们在哪儿,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儿。
我之前曾经在微博上写过,如果一位读者现在的心态不是很安静,就不要破费买我的书了,因为挣钱不易,如果一位读者想让自己的心态安静下来,或许可以读一下我的作品。
这些年,我们对短篇小说的阅读存在一个误区,觉得网络时代,短篇小说符合碎片化阅读的潮流,其实短篇小说是需要静下心阅读的文体,和阅读长篇小说的习惯不同。
问:您曾说过:“短篇小说能让我兴奋,也能让我体验到深切的写作失败感。”能谈一下这两句话的含义吗?
答:我喜欢扑捉一闪即逝的感受,然后把感受存下来等着它去发酵,所以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喜欢奇异气味的苍蝇,思绪到处飞来飞去。飞来飞去并不能保证遇到满意的写作灵光,很多时候是无功而返,疲惫有加,但还得去飞、去找。这是一种写作的失败感。
我在40岁的时候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差不多6年过去了,接触了不少文学圈子里的事情,觉得现在的文学生态很诡异。看见一些年轻的有才华的写作者,我一方面为他们高兴,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同时心里也有很多伤感,因为在中国文坛,写作是成年人的游戏,年轻人很难赢得机会,即使有了机会,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圈子里应酬,把人际关系处好,为未来的发展铺垫机会。这样的文学生态,会改变一个写作者的写作心境。这是我的第二种失败感。
第三种失败感与短篇小说的文体教育有关。短篇小说是非常重要的文体,但是在现今的大学文学理论课程里,教材内容还是那种老套的教学思维,年轻的学子不能学习到国内外短篇小说最新的写作思路和方法,教育思想滞后,学生的文学思路就会滞后,而写作思路就不能完全打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