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为清唱剧“搭架子”
在有主唱、有乐队、有剧情的剧目或音乐会中,合唱团虽然人数众多,却常常被认为是处于“伴唱”的位置,人们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主唱演员,甚至是乐队演奏,对于演出不可缺少的合唱团,却容易让人忽视。2014年12月16、17日,由北方昆曲剧院推出的昆曲交响清唱剧《红楼梦》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当大众焦点集中在“交响乐与昆曲”的交集时,在这部清唱剧中担任合唱部分的北京节日合唱团攻克戏曲难点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排练演出都全程参与的北京节日合唱团团长岳昌涛有感触地发声:这一次,合唱不只是“伴唱”,而是与戏曲演员、乐队三者互不可缺,对剧目起到支撑作用,是“三足鼎立”的地位。”
起承转合、独立表现
北昆这次创排的《红楼梦》交响清唱剧中,合唱作品也是根据原来昆曲唱腔改编而成。岳团长说,虽然是戏曲形式、昆曲唱腔,但作曲家在编排时借鉴了很多西洋作品的特点,中间用了很多复调,同时在剧中给合唱团很重要的位置。由合唱开启演唱的第一声,由合唱完成最后的尾声,四个乐章每个乐章中间的起承转合都由合唱完成,合唱部分的分量始终很重。同时,因为担任独唱的戏曲演员只有6名,在展现戏剧冲突、衔接剧情、烘托气氛的作用上,主要通过合唱来完成。岳团长举例,比如第一乐章,林黛玉初到贾府的情节,展现欢迎林黛玉宏大场面的唱腔部分就由合唱来完成的。在这部剧每一个重要的部分,都有合唱出现并起到支撑作用。
由于昆曲的特点在于婉转、唯美,所以在这部清唱剧中,凡是高亢激烈的部分,都由合唱团来完成。岳团长对合唱团提出了“弱而不虚,强而不炸”的要求,既能完成戏剧冲突的高亢部分,又要在独唱演员演唱时,配合其婉转优美的部分。对此,岳团长在排这部剧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个经验:演唱上,不使用传统的合唱方法,比如演唱黄河大合唱或是“贝九”的合唱声音,是不合适这部清唱剧的,否则会把主唱的声音淹没。
熟悉“谱面”,抻好戏曲“橡皮筋”
对于不是戏曲专业的合唱团而言,唱好戏曲的唱腔并非易事。尤其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一拉一合”的特点,犹如一根“橡皮筋”,松紧把握要十分恰到好处。岳团长说,在排练《红楼梦》过程中,团员们普遍遇到的难点有几个:第一是戏曲演唱中要呈现出来的“小弯”,还有咬字方面,戏曲合唱中的咬字要求咬得比较清楚。第二是情感方面的爆发,合唱团团员较年轻,对于红楼梦里的悲欢离合感触不深。这样的演唱内容对于合唱团也是全新的东西,谱面上要下的功夫很多。合唱团与乐队进入谱面的速度是不同的,乐队用乐器进入角色,熟悉谱面较快,而声乐、合唱是人声,人声进入谱面较慢,首先得歌唱者对于谱面很熟悉,谱子不熟,剧情不熟,就没有情感,没有音色。
为此,岳团长和指挥加大了“谱面”的功夫,要求合唱团熟悉自己谱子的同时,要对主唱的谱子了如指掌,知道主唱在哪个部分如何唱,会抒发怎样的情绪,这比演出时单纯听领唱效果要好。他们为团员印刷了有主唱部分的谱面,让团员排练时熟悉主唱、合唱结合的谱面,同时要求团员“三步走”:耳朵听——听主唱、听乐队,眼睛看——看指挥,心里数——数拍子,保证能准确进入自己的节点。同时,指挥在把握主唱演唱上多留心,提前预留出调整乐队与合唱团节奏的时间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