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cgc 发表于 2015-8-8 21:34:32

海港歌剧如何创收

奥地利布雷根茨的湖上歌剧随着詹姆斯-邦德电影《量子危机》而在全球各地火了一把。在这部2008年的影片中,邦德在《托斯卡》的舞台布景里监视着观众席里的黑帮老大们打着歌剧的名号私下串联,在斯卡皮亚被托斯卡刺倒前出击,高潮迭起的音乐中将犯罪团伙一举击破,可谓是歌剧与影视的精妙结合。

    布雷根茨闻名的水上歌剧传统在其他地方也有踪迹,比如奥地利布尔艮兰州的莫尔比施,便在诺伊西德勒湖上搭建了巨大的舞台,属于全球规模最大的轻歌剧节。这一创意也飘洋过海,来到了澳大利亚。3月下旬到4月中旬是北半球的初春,在南半球却是宜人的初秋,于是就有了一年一度的悉尼港歌剧节。前不久,制作方澳大利亚歌剧团宣布,2015年的海港歌剧为威尔第歌剧《阿伊达》。

    旅游产品火票房

    这一切都要追溯到2009年,由男中音转型到艺管高层的林登-泰拉契尼(Lyndon Terracini)出任澳大利亚歌剧团总经理。澳大利亚歌剧团是澳洲接受政府3200万澳元年度财政补贴的四大国家级歌剧院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常驻在新南威尔士州的悉尼和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也在昆士兰州的布里斯班和西澳巡演歌剧。上任后,泰拉契尼一心想振兴歌剧。这看似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全球的歌剧院中,恐怕没有一座能够像风帆般矗立于海港边的悉尼歌剧院那么具有知名度和辨识度。然而对于歌剧业者,这既是福气又是受气,因为建筑的外形夺走了大量游客的全部兴趣,他们反而对歌剧院内的演出无动于衷了。于是把歌剧院的参观购票者转换成演出购票者,就成了几乎所有悉尼的文化从业者的终极使命。

  泰拉契尼采取的是逆向思维。既然难以吸引观众进入悉尼歌剧院,那为什么不顺水推舟把演出搬出悉尼歌剧院呢?这一想法酝酿了两年后,在一位日本赞助人的支持下成为现实。

  这位赞助人叫半田晴久,艺名是深见东州,是个很有故事的人,在日本、中国、柬埔寨和澳大利亚都具有一定知名度。他的财产来自他作为220多本畅销书的作者所获的版税,还有在日本、澳洲和英国拥有的20多家咨询公关公司。在个人学术背景方面,根据简历所称,半田晴久毕业于武蔵野音乐大学声乐专业,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还是中国的二级京剧演员和一级美术师,也在浙江工商大学担任日语教授。2011年,作为声乐专家和歌剧业者,半田晴久慷慨捐赠三百万澳元(相当于两千万元人民币)给澳大利亚歌剧团,用来打造三年雄心勃勃的“悉尼港歌剧节”。

  海港歌剧只是泰拉契尼拓宽受众的新政的一部分。此外他还打破过往歌剧团的禁忌,制作脍炙人口的音乐剧诸如《南太平洋》、《国王与我》等开赴澳洲各地巡演吸金。他把澳洲工会规定的国外主角歌唱家雇佣比例从2010年的7.3%争取到了2014年的20.8%,吸引到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加盟。他还收缩了对现代音乐的投入,为此招致不少批评。据泰拉契尼在2011年的一份声明中介绍,虽然1973年以来澳洲文化委员会(相当于文化部职能)斥巨资投入了160部新作歌剧,但没有一部歌剧能进入保留剧目。

    不管争议如何,这些措施都收到了良好的回报。在欧美大量歌剧院出现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歌剧团的票房全线飘红,2011年首次扭亏为盈,2011-2012乐季的驻场票房较之前提高了64个百分点。三年的海港歌剧为新南威尔士州带来两千万澳元的旅游收入。超过四万听众观摩了今年的海港歌剧,其中41%为首次接触澳大利亚歌剧团的制作。2013-2014乐季,歌剧团盈利50万澳元,票房总额5170万澳元。基于此,泰拉契尼的合同被董事会续约到2018年。

    户外也玩高大上

  根据半田晴久的赞助框架,悉尼港歌剧节每年制作一部歌剧。首部推出的是2012年的《茶花女》,高达6米的水晶吊灯至今仍放在歌剧团位于悉尼沙利山的道具库里。2013年推出《卡门》,今年3月份上演的是《蝴蝶夫人》,导演是西班牙拉夫拉前卫剧团艺术总监之一的阿列克斯-欧莱。合同到期后,半田晴久再次捐赠同等金额,确保了2014-2016年三年的户外歌剧节的继续。

  为了主打户外牌,歌剧选址颇有讲究,位于紧邻皇家植物园的港湾,紧挨着悉尼文化氛围浓厚的富人区麦奎尔夫人大街。技术工人在海面上搭建巨大的悬浮舞台与陆地连成一片,舞台下方内部驻扎着乐团,因此从面向海港的阶梯形观众席只能看到歌唱家和布景,音乐均通过扬声器扩音。在夜晚演出时,标志性的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和悉尼海港大桥均作为自然背景尽收眼底,剧中的婚礼场面还配备有长达1分钟的烟花表演。今年的一场《蝴蝶夫人》,巧巧桑唱到第二幕“晴朗的一天”时,天不偏不倚地下起了雨,观众就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样从包里兜里掏出各种雨伞雨衣和雨披,瞬间把阳光明媚的歌剧场景变成了湿漉漉的农贸市场。

  不过演出现场不乏高大上的踪迹,歌剧在澳洲依旧更多受到的是富贵阶层的热衷,象征着舒适的生活方式,燕尾服与晚礼服不绝于目。歌剧现场把皇家植物园的一大块地圈起来作为三千名观众的缓冲区,内设六个餐饮服务商,既有最贵的包含在白金票价中可以俯瞰整个舞台和港湾的西餐厅和日餐厅的三道菜晚宴,也有外卖和快餐。在高峰时刻,厕所排队属于家常便饭,散场时人满为患也是一车难求。最佳的方式之一是乘坐水上巴士从海面撤退。

  基于海港歌剧对旅游业和票房的双重成功,澳大利亚歌剧团于今年年中又推出了其全新户外产品,这次是海滩歌剧。做完海港歌剧后,大部人马浩浩荡荡地移师布里斯班的度假胜地库伦伽塔海滩,建造了巨大的舞台和布景岩壁,上演用英语演唱的莫扎特《魔笛》,同样使用的是扩音和隐蔽式乐队,也同样有烟花表演。在剧中,萨拉斯特罗被当地的一家游泳俱乐部和海滩救身员协会的老年会员们用轿子抬着出场,引得东倒西歪坐在海滩上或自备钓鱼椅的观众大片笑声。在泰拉契尼的规划中,海港歌剧主打国际高大上市场,海滩歌剧主打澳洲国内休闲旅游市场。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看到岩石歌剧(澳洲人把神圣的艾尔斯岩称为“岩石”)。或者,《海滩上的爱因斯坦》真的能在海滩上演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海港歌剧《阿伊达》肯定会有骆驼和马匹在舞台上行走,说不定还会来个动物戏水。对于创意满满的澳大利亚歌剧团,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港歌剧如何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