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节高
喜欢新鲜玩意儿、热爱创意的人,正赶上一个很好的时代。网络世界的高速发展正在带动着越来越多新方式的艺术形态,对于音乐而言也是如此。比如已经存在了好几十年的音乐节,就焕发出了不一样的面貌。其实说到音乐节,最大的魅力就是live,一网打尽地聆听自己喜欢歌手的作品,简直就是一场饕餮。年前,我看过顺子在很小型的Pub里唱爵士,那是一个自由自在的顺子,即便大家对她的soul和R&B 更熟悉,但是她准备的是不用讨好市场反应的、自己的心水作品。也曾看过魏如萱在音乐节独立音乐舞台上的张扬表演,她是以甜美清新的声线作为“自然卷”主唱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然后从这个清新团体离开之后的魏如萱越来越能找到发挥自我潜能的音乐路线,音乐节这种独立小众音乐的狂欢平台,就以最合适的姿态让她迅速成熟起来,如今看来她的舞台魅力已经很有自己的风格。其实除了能给歌手成长的平台,音乐节还有日渐丰富的玩乐方式。记得几年前曾经在台北西门町闲逛,偶遇红楼附近的一个很小型的音乐节,虽然表演的乐队都还是来自校园的菜鸟级别,但是他们敢写敢唱的风格十分吸引人。
那次的音乐节我竟然不记得名字,可是印象颇深的是他们集结了台北很多新锐年轻设计师摆出了很大规模的摊位,不仅把平面设计在服装、海报等产品的应用展示无余,更是把装置、雕塑、行为艺术也很好地融合在这并不大的场地里。一边是艺术家的五彩缤纷,一边还有地下厂牌摆摊推广自己旗下的乐队和歌手,来音乐节的游客可以吃吃玩玩不亦乐乎。说起来美国也有好玩的音乐节,比如大伙深入到沙漠腹地,狂欢一个星期之后,将大型装置“木人”点燃烧光,意味着回归自然与生活在都市丛林之间的矛盾和思考。德国有以古典音乐为主的草地音乐节,荷兰有在运河上举行的电子音乐节,日本有让音乐人在富士山下唱歌的摇滚音乐节,英国有票价昂贵的喝鸡尾酒观看的舞曲音乐节……数不胜数的音乐节都在以独特的视角来吸引乐迷观看。
这是一个创意的时代,也是个性化的时代,所有艺术市场都在以越发具体的受众细分为趋势向前高速发展着,音乐节是能把音乐和创意乃至商业元素结合起来的非常好的形式。能够让各个类型的乐迷都找到属于自己圈子的音乐节,是一种福利,这也给了各类大众小众歌手、乐队、团体一个巨大的平台,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正像一个不会散场的大party,让所有人各取所需、各有所乐,音乐节的狂欢世界无论何时总是精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