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满天霞 写给我军第一代歌词女作家刘薇
“彩霞飞舞红旗扬,风吹树叶哗哗响。我们的步伐多雄壮,歌声(那个)嘹亮走向练兵场……”一队战士从我面前走过,他们高唱着刘薇1979年5月创作于河北驻军连队的这首歌曲。至今,唱歌的战士已换了好几代,此歌仍久唱不衰。而该词作者刘薇大约在2004年之后辨识力已逐年衰退,后来竟连自己几个子女的名字也混淆不清了。其间,我曾几次前去探望,逐渐她也不认识我了。2013年春节我去给她拜年,她已躺在床上不省人事,生活不能自理,几乎已回到了那个混沌未开的童年世界。尽管她今年已逾九秩高寿,但我还一直为她祈祷,像她这样经过炮火硝烟、风风雨雨的人,是有顽强的恒久生命力的。
刘薇于1922年生在北京,原名刘彩凤。在北京女一中就读时,接受中共地下党的引导,于1940年2月一个漆黑的夜晚,只身潜出京城,投奔了当时活跃在保定一带的“抗日联大”。她告诉过我,当时“联大”处于敌占区,夜里女同志站岗腰里掖着手榴弹,随时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1942年参加八路军后,她跟着抗日队伍,钻山沟、转山头,打游击战。那时边行军、边战斗、边演出。吃野菜拌“胡麻油”,弄得晕头转向,记忆力减退(最后得了重病、躺倒不省人事可能与此有关)。其间,她参演过京剧《逼上梁山》扮过扈三娘,能武打、做“卧鱼”动作,也演过《兄妹开荒》等街头剧。她业余创作的唱词《骂阎锡山》,被唐诃谱曲后在解放区广为流传。1955年,她带着身孕和唐诃一起到解放一江山岛的前线深入生活,谱写了《红旗插上一江山岛》等歌曲。1958年调入战友文工团后,她创作的歌词《毛主席窗前一盏灯》,经王引龙、晨耕谱曲后,由贾世骏演唱,曾轰动一时。后改编部队业余作者杨元其的歌词《两个小伙一般高》,经晨耕谱曲,由马国光演唱,成为诙谐、有趣的战士表演唱。1964年我从基层连队调到战友文工团后,她就带我一起下部队深入生活,一起到河北邯郸农村参加“四清”运动,一起搞歌词创作。当时她患有眼疾,一侧瞳孔放大,不能长时间看东西,我就给她读书报,合作歌词时争相出句由我誊写。她有战争年代的亲身经历,又有演唱经验,为我们的歌词创作增添了文学性和音乐性,弥补了我没写过歌词的不足。20年的亲密合作,创作了歌词数百首,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歌词集《战斗的歌》。其中有马玉涛演唱的《老房东查铺》、贾世骏演唱的《战士想的是什么》、马国光演唱的《一壶水》、耿莲凤和张振富男女声二重唱演唱的《祖国一片新面貌》等。刘薇是与我合作时间最长的师长,是我身边最亲的大姐,我的夫人、军医王淑琴就是她托友人介绍的。刘薇是影响我人生和歌词创作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刘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基层深入连队生活的“背包精神”。每次她带我下连队,都要亲自背上背包,一竿子插到团队,和战士一起行军,一起演练。战士们知道背后有一位女首长跟在后面,精神特别振奋,目不斜视,士气高昂,行军不敢掉队,在靶场不就近“解手”。刘薇采访,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连队的一日作息时刻表和战士的生平、爱好、有没有对象等都详细地记录在采访本里。特别是战士的语言,如“一天不摸枪,我手指就发痒;一枪没瞄好,我吃饭都不香;苦练巧练,铆足劲儿练哪,我们的本领强,嘿!才能打胜仗。”写在《走上练兵场》里的这段歌词,显然是来自战士的生活语言。刘薇与我合作的《连队生活歌曲》:早操歌、打靶歌、刺杀歌、投弹歌、擦枪歌、夜行军歌,是和战士一起摸爬滚打创作出来的,好多歌词是战士的原话。这组歌将连队一日生活、训练“歌曲化”。
歌为战士写,曲为战士唱,这是刘薇的口头禅。她以母亲情怀,与很多战士成了忘年交,关心战士、爱护战士。有的新兵怕苦怕累,她就偷偷地塞给人家一块糖,鼓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有的战士家庭困难,她就寄钱、粮票给战士老家。她成了官兵的知心人,大家有什么辛酸苦辣的事都愿意找她去说。我们写出的歌词,她逢人就请教,有意见必改。特别是请领导审查,哪一级她都愉快服从。后来她儿子王晓岭当战友歌舞团团长时,她创作了歌词后照样按规定送审。她经常问连队官兵,你们需要写什么歌?她晚年的歌词创作,勇于创新,更上一层楼。她虚心向新人新作学习,积极与青年作曲家合作。她古稀之年仍主动与参战部队官兵一起坐“闷罐车”到南疆前线战地采访;离休后年近八旬还要求跟慰问演出队到内蒙古呼伦贝尔边防部队深入生活。她依然满怀激情地登上满洲里的哨塔,穿过加格达奇的白桦林,为值勤在额尔古纳河上的边防巡逻艇大队写了艇歌。这是她一生为诸多军师旅团创作歌曲的压轴之作。为了培养歌词新人鼓励出新作,刘薇连续3次捐出多年的稿酬,于1986年设立了首个“中国青年歌词创作奖”,经过十几年多届评选,推出了一大批当今已活跃在词坛的青年实力派歌词作家。
刘薇朴实、善良、谦和、稳重,是我国词坛公认的“老大姐”。她说话带笑,低调做人。她的丈夫、作曲家王引龙任战友歌舞团团长近二十年,刘薇从不干扰团里的工作,坚守一个普通创作人员的本分。谁家有了困难,她就为人家争取救济、补助;哪里有哭声,她也去陪人家连劝带哭。开会她不愿上主席台,领奖她总不靠前站。她经常对我说,搞创作主要是做人,当普通一兵,只有了解和理解了战士才能为战士写好歌。
刘薇于1984年作词、羊鸣作曲,由著名女高音演员王霞在央视唱响的《我幸福,我生在中国》,道出了刘薇的由衷之情。她18岁投笔从戎,至今已寿逾90高龄。在六七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一直献身于我国的军旅文化事业。她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首呕心沥血、层出不穷、此起彼伏、永远不落的歌。同时,她闪光的足迹也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自我于1984年离开战友文工团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后,刘薇老当益壮,她迎来歌词创作的第二个春天,相继出版了刘薇歌词专集《彩霞飞舞》和《刘薇作词歌曲选》,成为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词坛名家。她是我军第一代歌词女作家,曾蝉联数届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专业技术3级,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曾被选为北京市第八、九、十连续三届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妇女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2002年春节,我曾书写了一个条幅赠给刘薇大姐:“党的女儿女词家,火中凤凰蔷薇花。巾帼三八红旗手,人大代表誉中华。歌如其人真善美,德艺双馨满天霞。”
军歌嘹亮、辉煌永恒。刘薇,一位与时俱进的巾帼词家,永远行进在战士的歌声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