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填词?应该注意什么?
填词必须有词牌,就如写诗必须有题目。写诗时的题目,表达了整首诗的基本内容,即便不好标题,也可弄个“无题”之类;而填词时的词牌,亦已规定了作者基本的感情,即使无标题也无关紧要,因为可以把首句作为词的标题,如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尽》等;即使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有完整词牌、标题的作品,有些书中亦把它标成《念奴娇。大江东去》。可见,词牌比词题更为重要。选择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感情的词牌,是填好一首词的第一步。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是古人拿来当歌唱的(后来逐步脱离乐器是另一码事),而词牌正是规定了一首词的音乐腔调。
填词要选词牌,词牌又规定了一首词的音调,因此选择词牌就要选择词牌的声情,而不是选择词牌的名字。各个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凡此种种,词牌基本上已经规定了。如《满江红》、《念奴娇》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入声字为主;《小重山》、《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填词时选词牌,最忌讳“顾名思义”,即依据词牌的表象去填词。如《千秋岁》,本来是凄凉幽怨的调子,用韵很密,连不压韵的各句也全用仄声字,读来声情幽咽(秦观有“落红万点愁如海”的名句,后来黄庭坚就用此词牌吊唁秦观,因此后人多拿它作吊唁之词);而如果你望词生意地用它去祝寿,则无论如何也不合情理。同样,《寿楼春》的声调也是哀怨凄婉,不能用来祝寿。另外如《贺新郎》,词调慷慨激昂,与燕尔新婚的感情不相适应,因此亦不能用来祝贺新人。这就是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如若违反了它,则再大的作家也填不出好词。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郭沫**** Hidden Message *****
注:本文某些观点,参考夏承焘先生《唐宋词欣赏》,特此说明。
词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字数
在《遵格而不死守》中,我说过这样的话:“并不是第一个人填了一首什么词,第二个人还用这个词牌就必须一字不差。比如《思帝乡》:韦庄的全词34字;孙光宪填的却是37字。《渔歌子》:张志和的,单片27字;孙光宪的,双片50字。《卜算子》:有44字、45字和46字的三种。《酒泉子》:有40字的,有45字的,41字的还有两种。”这是就“不死守”而言,并非主张初学者可以胡乱填词。在《诗词格律之我见》中我说“定句定字定句读”,初学者填词之前必须弄清你要照哪个词牌填词,这个词牌是多少字的。比如《十六字令》全词16个字,《如梦令》全词33个字,《采桑子》全词44个字……不要添字也不要减字。
◎句式
词有单片、双片或多片之分,《十六字令》《如梦令》《采桑子》都是单片的,《浪淘沙》《蝶恋花》《水调歌头》都分两片。《蝶恋花》60字,上下片字数、平仄、韵脚完全相同。《浪淘沙》54字,上下片各27字,句法完全相同,全是五、四、七、四。《水调歌头》95字,上片第三句、下片第四句为11个字。中间稍有停顿,或六五分,或四七分。《西江月》50字,上下片各四句,各句的字数依次是:六六七六,上下片开头多用对仗。
◎押韵
在《遵格而不死守》中我还说,“并不是第一个人填了一首什么词,第二个人还用这个词牌就必须押平仄韵都不能差。”也是就“不死守”而言,初学者必须懂得词押韵的基本常识。如我所述,《满江红》有押仄声韵的(多数),有押平声韵的,如南宋姜夔的《满江红》(仙姥来时,正一望千顷翠澜。旌旗共乱云俱下,依约前山。命驾群龙金作轭,相从诸娣玉为冠。向夜深风定悄无人,闻佩环。神奇处,君试看。莫淮右,阴江南。遣六丁雷电,别守东关。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怎知人在小红楼,帘影间。)就押平声韵,但同一首《满江红》中不能平仄混押。有的词就可以平仄混押。比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先】,稻花香里说丰年【先】,听取蛙声一片【霰】。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先】,旧时茅店社林边【先】,路转溪桥忽见【霰】。)再如《菩萨蛮》44字,上下两片,每片四句,两句一组,一组中两句字数相等;每组用一韵,每句都押韵。如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年内朝更好看。)
◎特点
有些词牌有着鲜明的特点,不能忽视这些特点。《采桑子》44字,上下片各四句,其中二、三两句为迭韵。可以用迭句,也可以不用。比如辛弃疾的《丑奴儿》(《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其中的“爱上层楼”“欲说还休”,通过迭句迭韵。再比如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上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下片:“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也有不用迭句迭韵的,比如苏轼的《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橪(“扌”旁)轻拢。醉脸春容,斜照江天一抹红。”《浣溪沙》42字,有对仗句。如“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再如“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柳亚子《浣溪沙》)。另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满江红》上下片各有对仗句。如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上片的对偶句是:“蚂蚊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下片对偶句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郭沫若原词上下片中的对偶句是:“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再如岳飞《满江红》中的对偶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卜算子》(44字)每句第二字都是仄声,例句可以自己找。
◎平仄
我在《诗词格律之我见》中说过“句中平仄不深究”。“不深究”并不是不要平仄。汉语言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节奏感很强,这多半来自声调高低的搭配。诗词句尤其讲究平仄。用启功先生的话说,合律。启功先生把合律的诗句比喻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个长竹竿上的一段,并说二四六这些双字的地方好比盒底,是不变的,而单数字的地方好比盒盖,是可变的。当然在盒盖变换的过程中,要避免三平调或孤平了。话虽这么说,实际填词的时候,注意双数字节的地方平仄相间(交替)就可以了,遇到专用名词或术语的时候也不必非要合律不可。
总之,只要同时注意以上各方面,填出一首基本合律的词,还是不太难的。词好不好主要在意境,即“诗中有画”,有思想深度。
页:
[1]